以意主导,以趣施行观戈向红《Try Again》课例有感 顺德凤翔小学 晏好 在寒假期间,通过学习田老师倾情分享的名师课例资源,我充分地感受到名师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研究有多么丰富和深刻。在众多课例当中,我想就戈向红老师的《Try Again》一课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悟与反思。一、设计重意趣,对话中学习 戈向红老师在结束教学后对课堂内容进行的小总结中提到,课堂应当是有意义和有趣味的。她的实际课堂教学也很清楚地展现了她这一主张。这一节戏剧课上,戈向红老师并没有像其他很多老师一样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让孩子们反复地去训练拼读或者语法,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分析角色的情感态度、语言和身体动作上来。从尝试边说边做Hannah等人的台词、分析Hannah在Kim很好地完成动作时的内心想法到边说边演一整段故事情节,整节课都围绕着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意义在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和演绎。也正是这种重实践,多演绎的教学形式,让整堂课的趣味性贯穿始终,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什么叫“意”和“趣”。 通过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提问与交流,戈向红老师能够在话语论转换的时候通过教师反馈潜在地帮助孩子们纠正发音或时态运用方面的一些小问题。在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相比起机械地训练语音和语法,对话交流更能让孩子们专注在语言本身,通过有意义地听和说潜在地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语感。例如有一个课堂环节是让一个学生做动作,等另一个学生提问“What did you do”后再针对自己所作的动作回答。当学生说出“I’m swing on the bar”时,戈老师没有反驳学生的话抑或是专门针对她的语言问题强调过去式,只是通过重复学生的话“I swung on the bar”引导学生使用过去式来回答。由此,在两次潜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时态之后,第三位学生就能够正确地说出“I walked on the bean”。这也让我认识到学习语法不要拘泥于重复性地句式操练,而是利用课堂对话和教师的课堂反馈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
二、TPR教学,沉浸式体验 从整体上看,这节展示课最明显的特征是大量地使用了TPR教学法,这也是戏剧教学所需要运用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因此教师更加需要通过语气、身体动作等方式将抽象的语言具象化,帮助学生更易理解语言的含义。本堂课就非常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TPR教学的魅力。在学生们还不太能理解swing on the bar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戈向红老师让学生们都把手举起来,模仿她挂在单杠上的动作并一起复述swing on the bar。此外,在让学生们一一对Hannah表达安慰和鼓励之后,戈老师还化身为故事里的coach,轻松地将Hannah举起并说出“I can help you up to the bar”这一句话,让学生们通过动作理解教练能够如何“help”Hannah。这样的例子在这节课上不甚枚举,让学生们对故事中一些难懂的词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除了TPR教学,这节课也可以说是个沉浸式的戏剧体验。学生们一开始先通过模仿教师的语气和动作感受句子的含义,再到自己自主创造台词安慰失败的Hannah,再到段落的角色扮演。学生们不再是戏剧故事的观众和旁观者,而是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身临其境地感受角色的情感、语言和动作,深刻地理解故事想要传达的never give up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