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四季读书网 4 0

关注我们 | 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中考在即,邯郸市初中历史于丽萍名师工作室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聚焦河北中考核心要求,集合名师优质资源,特别推出“助力中考”系列模拟试题,推进有的放矢的复习备考,助你坚实前行!让我们一起迎接六月收获的喜悦!中考加油!

卷Ⅰ(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11—19每题2分,20—21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种“幻想”被打破始于(   )

 A. 道光帝B. 咸丰帝C. 光绪帝D. 宣统帝

12. 下图是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工厂数量变化图。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条约是(   

 

【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第1张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13. 下图是小张同学制作的关于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年代尺。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第2张

A. B. C. D.

14.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最终(   

A. 签订了《南京条约》

B.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

C. 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 中国近代社会,书籍和报刊是大众媒体的主要形式,因此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宣传思想主张的阵地。下列书籍或报刊所宣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第3张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②①④D. ②①③④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这段话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17. 上海《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文章,描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其中说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材料论述的是(   )

A. 辛亥革命的背景B. 辛亥革命的成果

C. 护国战争的背景D. 护国战争的成果

18.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上述材料应纳入的学习主题(   )

A. 走向近代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 《俄国革命》在“最后冲击”一节中作了如下叙述:晚上9点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当午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者已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   )

A.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20. 1941年8月15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联名电报上称:“我们充分认识到,苏联的英勇和坚决的抵抗对打败希特勒主义有着多么巨大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感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在制定将来分配我们共同资源的计划这件事情上迅速立即行动起来。”材料表明美英(   )

A. 肯定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B. 消除了和苏联之前的矛盾

C. 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1. 1959年,赫鲁晓夫评论说:“国际紧张局势的情况就像一棵卷心菜。如果你把菜叶一片一片地剥去,就会看到菜心,而国际紧张局势的核心就是“□”材料中的“□”应是(   )

A. 中美关系  B. 美苏关系  C. 中苏关系 D. 美日关系

卷Ⅱ(非选择题,共3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摘编)

时  间

事 件

1927年8月1日

为了反抗国民党当局采取的“宁可枉杀千人,也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屠杀政策,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原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29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开始改编,全军缩编成1个团,使连队得到充实;同时,在部队建设上采取了“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和民主制度三项重大措施。

1928年4月

朱德、陈毅部与毛泽东部在井冈山会师,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6月改称红军)第四军;确立了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根据地,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向北发展、向南游击的斗争方针,建立和巩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9年12月28日

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肯定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明确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强调了对部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的重要性。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1)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背景。(3分)

(2)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英国对自己的战争准备十分满意,并且认为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德国的生产能力已比英国强大,海军力量对比将越来越不利于英国。于是英国政府假仁假义地伪装出一副在这次战争中将保持中立的姿态,借以怂恿德国发动战争,然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外交大臣格雷告知德国驻伦敦大使,说英国对大陆事务未承担任何条件义务,享有“自由行动”之权。他甚至表示反对使用“三国协约”一词。格雷的言辞在柏林造成一种印象,好像英国将不参与德奥和法俄之间的战争。直到英国参战前三天,格雷仍然拒绝宣布英国在法国遭到进攻时将进入战争。英国的目的是要一方面削弱法俄两国,另一方面又削弱英国的死敌一一德国。总之,不管英国的动机如何,它所选择的行动对于维护和平绝没有帮助,反而鼓励了德国的侵略。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材料二:应当说,英国地位的下降是有预兆的,早在20世纪初英国就进入了“霸权转移期”,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是“历史的误会”了。或许是不甘心退出权力顶峰,不甘心放弃“大博奕”战略,英国人希望美国能够担当英国遏制俄国的重任,丘吉尔警告美国不要相信斯大林,建议罗斯福战后不要把美军撤出欧洲。经过英国人不断地劝说,美国也开始认为雅尔塔体系给予苏联的东西太多,按照这样一个体系发展,苏联及其领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将会给西方民主国家构成很大的威胁,甚至“比希特勒的威胁更严重”。于是,在英国的蛊惑和怂恿下,美国“勇敢地站了出来”挑起了冷战。

                      ——摘编自曹胜强《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一战和冷战时分别属于哪一军事集团?(4分)

(2)据两则材料,指出在一战和冷战爆发问题上英国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分)并概括英国扮演此角色的主要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5分)

材料一 西方现代化“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从属”,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世界扩张的结果,是通过殖民扩张和对外侵略实现的,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奉行“强权即正义”的生存法则和“权力优先于正义”的价值理念,将战争和暴力视为实现利益的最有力工具,依靠无节制的巧取豪夺和无原则的强权占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摘编自《光明日报》《如何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主要发生国之一,更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主要发生国。德国是第二次科学革命的主要发生国,也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生国之一。英国与德国都抓住了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它们的现代化与技术革命、科学革命都有较强的相关性。19世纪以来,政府、企业、军方等都积极推动科技事业,支持科研机构与大学的研究工作,以至于科学革命成果转化为技术发明和生产力的驱动力不断增加。科学与教育相结合,更新人的知识与思想,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摘编自张柏春《科技革命及其对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刍议》

(1)一般认为,现代化开始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转变开始于哪一事件?(3分)并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现代化进程对世界的影响。(4分)

(2)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推动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15 ACDCC    16—21  CBBCCB

二、非选择题

261)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2 分)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 分)

2)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

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等。(6 分)

27(1)一战:三国协约;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北约”)。(4 分)

(2)角色:鼓动者(或怂恿者)。(2 分) 原因:英国不断走向衰落;英国不甘心退出世界权力舞台;削弱或遏制其他国家;维护 本国利益;把发动战争或对抗的责任嫁祸其他国家等。(6 分)

281)事件:工业革命。(3 分) 影响: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世界被瓜分;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等。 4 分)

2)殖民掠夺;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8 分)

【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第4张
【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第5张
【助力中考】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第6张

撰稿:工作室

编辑:韩晓燕

审核:于丽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