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考和近几年的中考来看,大家要重点关注如下篇目:
文言: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太丘与友期行》、《答谢中书书》、《愚公移山》、《北冥有鱼》
诗歌:
《江南春》、《渡荆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野望》、《游山西村》、《望岳》
现代文阅读题型:
说明文:归位三种题型、标题/开头作用、中间段(倒数第二段)作用、尾段作用
记叙文:结合加点词分析划线句、标题含义、双标题选择分析、尾段作用、尾段内容理解
综合运用:
红色类
正文前言:
归一老师最近收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主要就是问今年中考各科试卷的命题人是谁。这个问题,重要,也不重要。
网络上传得满天飞的“小道消息”从杨浦到普陀,再到长宁,再到徐汇。网络上的各路侦探也不断地尝试以各种手段进行求证、推测,俨然柯南的模样。随着一些区的教研员出现在各类教研活动中,他们命题嫌疑人的身份被洗清了。
所谓的“可能命题人”不断变化,考生们的心情也不断变化:说是杨浦,满脸恐惧;说是长宁,觉得自己又行了。真以为长宁教研员出题,你就行了?忘记来自杰克太太的恐惧了吗?
一、命题人信息蛮重要的
不同的命题人有其偏好的考点和题型,了解命题人的身份,有助于我们理清复习的侧重点。
每个区的教研员出的模考卷都有其相对固定的路数。
比如杨浦区的模考卷一直都很侧重对“尾段环描”进行考察,将主题放置于环境描写之中。最为经典的一道题就是那一声“鸡叫”,预示着手工纸将会随着文化复兴而在此兴盛,当年答出来的学生很少。归一老师的初三学生中只有来自向明初的青青成功了,她的中考语文分数为141分。这种命题思路需要学生在把握文本框架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写作思路进一步分析,确实是很考验学生的能力。
再比如长宁区的模考卷一直都喜欢考察“双标题选择分析”,此题型一方面要对标题作用的常规路数了然于心,另一方面也要在辨析中选择相对好分析的角度进行切入。比如“失帽记”vs“忆父亲”,这道题目是梯度给分,当年来自东延安理科班的学生,基本都选择了“忆父亲”,区里统批之后,最多可给3分,然后学生们在课堂上“据理力争”(强行狡辩),让老师给他们也按照满分进行计算了。比较扯淡。
还比如普陀区对于“插叙”的偏爱是无以复加的,到现在为止,记叙文中单道简答题分值最大的就是普陀区教研员出的《英子今年十一岁》,压轴题考插叙,8分,很是刺激。但其实这道题目只是分值唬人,命题人的考察思路还是比较单一的,无非是在人物形象和情感两个角度各自增加了一分的给分点罢了。来自普陀的直男憨憨学生,轻松满分。普陀模考卷的难度其实一直体现在文本难度上,题目的设计反而是属于平衡难度的选项了。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见,我们在了解命题人的前提下,的确是可以侧重复习的,不用觉得漫天都是难点。
二、命题人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命题人实际上是工具人,是执行领导层指令的主体罢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于命题人的命题自由度是有误解的,觉得命题人想怎么出题都是可以的,然而现实中却并不如此。
中考卷的难度系数是提前定好的,是领导层决定的,不是命题人决定的,难度系数是用来框定均分范围的。也就是说,考试还没开始考,甚至试卷都还没出,这张中考试卷的均分范围就已经确定好了,低于/高于均分范围,都是不允许的。
这对于命题人来说,压力太大了。均分的问题不是领导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也不是命题人说多少就多少的。这届学生考场上做题的实际水平怎么样,阅卷场上的阅卷松紧度的问题,都会对最终的均分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都不是命题人可以掌控的。平常的区统考其实也会有如此的命题逻辑,这也是偶尔会阅卷阅到一半,推翻重新阅的缘由。这次普陀区的二模阅卷就发生了这个问题,综合运用得分太低了,但是客观题又无法合理放水,只能把阅读部分又重新阅了一遍,才把均分拉了上了,把均分控制在了合理的范畴,符合了领导层的预期分数。所以,命题人是真的不容易,出得难了、简单了,都不能交差。
明白了上述的命题逻辑,我们就明白了,其实哪个区的教研员去命题对学生的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的,就算是杨浦的三位教研员都去了,他们也不会把均分压到100分以下的,除非是领导这么安排。
我们必须要明白,这张即将出炉的中考卷面对的是整个上海的学生,而16个区的教育质量又各有差异,既有杨浦、闵行、徐汇等这种教育强区,也有金山、崇明等教育低洼地带,如何统筹协调,让均分达到预期目标,这对命题人是一个严酷的考验。
教研员之间当然有水平的高低差异,比如曹刚老师、黄琴老师等就是业界的顶尖战力,但是要说哪位教研员差的话,那是不可能的,都有过人之处,才能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基础教育界卷成教研员。任何一位教研员,只要想坑学生,可以让学生考得体无完肤,为什么没有这么干呢?因为有一只有形的手掌控全局。
所以,不要想那么多,试卷永远都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文章难了,题目自然就简单;某一道题目难了,自然就有其他送分的题目。而且,善于观察的学生,很容易在试卷的命题中感受到命题人的好意,我们要把一篇阅读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来看待,命题人通过一道道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上道的学生只觉得试卷上有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他的方向。拿下面这篇2022年的中考记叙文《写给儿子》为例:
能看懂这些箭头的,就能领会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他们真的好害怕学生摸不着方向,疯狂地在文章里进行提醒,他们很担心学生们做得不好,均分限定达不到,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要明白,命题人有相对的自由度,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出题?他们不是要“害朕的刁民”,而是忠心耿耿的护卫,想要护送你们去往想要的高中。
而憨憨学生们有关注到这些问题吗?大部分都没有,他们只会闷头做一道道题目,题目和题目之间有啥关系,一概不管不顾。
三、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到现在了,心态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努力地去拿到自己该拿到的分数。不要作死地天天去猜谁命题,更不要天天去猜考试重点,赌一把是不稳妥的,搞自己的心态。
还是那句话,不管谁命题,都是集体的智慧,个人化的色彩是少的,遵循的也是领导层定下的基调和方向。在需要保证均分的前提下,试卷所面对的是整个上海16个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等生,少部分是优等生,还有少部分是后进生,这张卷子的难度不可能高到哪儿去,把心放在肚子里。
如果今年的语文均分骤降,考试院的投诉电话能被打爆,虽然没什么用,但是也挺烦人的,影响也不好。所以,一定是稳中求变,温水煮青蛙。
附:有需要梳理上海中考语文知识架构和经典题型需求的小朋友,可以联系归一老师,归一老师有一套完整的录播体系。
有语文学习的问题请进群询问,入群请加下面的号,备注:加群。
或是想要文言文公益课程的朋友,也请添加下面的微信。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