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真题分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课内文言文的高频词。为了探讨中考真题与课文的关联,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十年的江西省中考真题文言文文本材料,决定对考题文本进行字频分析,考察课文与考题是否一致。
一、搜集并分析中考真题文本
我们通过网络搜集,找到2014年-2023年的江西省中考真题,将文言文阅读文本汇总,形成“中考真题.txt"文档,同样运用字频分析工具,我们得到了近10年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字频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中考真题文言文(以下简称中考文言)共有732个单字,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字分别为:之,不,以,曰,为,而,子,无,其,有。部编版课内文言文(以下简称课内文言)中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字分别是:之,不,也,人,而、者、其、有,以,曰。我们可以看到,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字,有7个字是重合的,其重合率是非常高的。为进一步探究课文与真题的关联,我们在Excel表格,将课文字频的统计结果和真题字频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运用VLOOKUP函数,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中考真题文言文共732个不同的字,课内文言文共2170个不同的字。 中考真题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相同的字数(以下简称匹配字数)为614,匹配率(匹配字数/ 中考文言字数)为83.9%,匹配率很高。
我们发现,中考文言和课内文言的匹配率很高,超过80%,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这是否表明中考真题的文言文其实还是有很多课外内容呢?
我们现在需要对非课本中出现的字词进行分析。
我们先找出与课内文言不匹配但出现频次超过1的字,这些字及其频次如下:燧(8次)、季(5次)、祖(5次)、哙(4次)、让(4次)、孝(3次)、适(3次)、僻(2次)、党(2次)、员(2次)、垢(2次)、巡(2次)、推(2次)、术(2次)、桧(2次)、樊(2次)、漕(2次)、粮(2次)、绍(2次)、羽(2次)、肘(2次)、肩(2次)、财(2次)、闱(2次)、饬(2次)、齿(2次)。
一眼看上去,没有在课内文言文里出现的字还真不少。
但是,在这些字中,燧是人名萧燧,季是人名季布,祖是人名谢仁祖和谥号太祖,哙是人名樊哙……
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文言出现但课内文言不出现的字,大多为人名、谥号、地名等,这些字对文意的理解影响不大。只要能判断出它是专有名词,就对解题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考文言与真题文言高度相关,字词匹配度在90%以上。
二、值得关注的课外文言实词
通过对中考真题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中考文言与真题文言高度相关,字词匹配度在90%以上。
但是,中考真题中毕竟还是有课文未出现的字,比如“让”(2016年,2018年),“僻”(2017年,2023年),“党”(2015,2023),员(2015年)……这些字并非专有名词,是值得关注的。下面,我们对这些词进行简要的讲解。
让
① 责备,责怪。《左传·僖公五年》:公使让之。
② 退让,谦让,辞让。转让权力、职位。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2016·江西中考)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翻译】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僻
① 偏僻
“(2017·江西中考)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② 不正,邪僻。
“(2013·江西中考)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晏子春秋》)
党
① 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百家为一党。
《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族:一百家)
② 集团。亲族。
成语:党同伐异。
“(2015·江西中考)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宋史•萧燧传》
“(2023·江西中考)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晏子春秋》)
③ 袒护,偏袒。
《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员
① 人数,名额。
“(2015·江西中考)既而被檄(檄:下文书调职)秀州,至则员溢。(《宋史•萧燧传》)
② 通“圆”,圆形。
推
① 用手推,推。移,推移。
成语:推心置腹。
②推究,推求。推论
曾巩《墨池记》:推王君之心。
③ 推广
曾巩《墨池记》: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④ 推荐,推举。推崇,赞许。
“(2015·江西中考)授平江府观察推官。(《宋史•萧燧传》)
“(2022·江西中考)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三、学习文言文的建议
(一)立足课本做积累
通过对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江西中考文言虽然考察的文本是课外的,但其字词是课内的。所以,文言文教学必须立足课本,文言词汇的积累,也应当以课本出现的字词为主。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模拟题,选材和题目在往偏、难、怪的方向走,这是不对的,而且很容易打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其实,初中阶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掌握课本上出现的常用词即可。如果在模拟卷中遇到从来没见过的词,学有余力可以作为积累,否则,忽略就行。文言字词的积累,要立足课本。
此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所谓《文言必备120词》《文言必备140词》之类的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没有充分的依据,其选词也未必科学,不建议将其奉为圭臬,更不建议耗费太多的时间去背诵。
(二)重点关注常用词的常用义
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在于对古代汉语比较生疏。我们知道,语言有三大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就学习文言文来说,这三大要素中,词汇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应当是课文中古代常用词的常用义。只有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常用词汇的常用意义,才能读懂文言文。
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文言常用词,多数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我们是否要掌握这个词的所有义项呢?其实没有必要,考试只考常用义。比如,“党”表示“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百家为一党”,这个义项在中学阶段完全没有必要掌握。如果这个词的这个义项出现在考试试卷上,应当会以注释的形式直接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