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一、(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其一)
(3)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借写家乡水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言秋日胜春朝 浊酒一杯家万里 在乎山水之间也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暗、朝、浊、怜、舟。
二、(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 , ”,他以“古仁人”为榜样,否定了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情感。
【答案】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潮、悬、漠、己、悲”等字词的书写。
怎样做到默写准确无误呢?
首先要准确无误的背诵名篇名句。然后默写时注意:
1.突破难写字
对于中考必考篇目,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有时得不到分,原因就是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多写多练。
2.注意同音字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看准确,意义领悟准确。
4.要理解诗文语句含义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理解意义,才能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写出正确的语句。
总之,古诗文的默写贵在积累,贵在坚持。只有反复记忆,勤写勤练,不断巩固,细心作答,规范书写,才能在考场上信心百倍,镇定自若,抢得高分。
1.直接性默写
直接性默写即根据原文写出上句或下句。针对该考点,熟记诗文原文是前提,理解句意是提升,只有熟记并理解原文,默写时才不会张冠李戴,才不会写错字。
2.理解性默写。
①看清题目的要求,确定是填写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中的句子。
②进一步缩小范围,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提示语,准确理解题干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情,明确填写何种类型的句子。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③确定所填句子的类型后,筛选最佳句子填空,注意检查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与句子是否照应。
3.运用性默写
此类题型常先叙说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或某件事情,这种现象或事情说明的某个道理或引发的某种思考,通常能与古诗文中的某句或某几句话中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填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阅读前面的题干和后面的提示,理解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做到瞻前顾后,缜密思考,找出其“相通点”,然后筛选出相应的句子填写。
4.分类性默写
①首先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将相关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如“送别类”“思乡类”“爱国类”“边塞类”“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可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②优先选写记忆最准确的课内诗文名句,其次写课外所学的诗文名句。
第一关 直接默写
一、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一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① 独怆然而涕下 ③不知天上宫阙 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 参差披拂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二组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万里赴戎机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 蜡炬成灰泪始干 (6) 断肠人在天涯
【详解】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殆、赴戎机、萋萋、洲、蜡炬、畔、帆”等字词的书写。
第三组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关关雎鸠, 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5)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之塞上》)
【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出淤泥而不染染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在河之洲
(5)烟笼寒水夜龙沙 (6) 归雁入胡天
第二关 理解性默写
1、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 作者 | 描写山水的句子 | 批注 |
《送友人》 |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山水含情,明丽轻快。 |
《观沧海》 | 曹操 | 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水壮阔,动静结合。 |
《答谢中书书》 | 陶弘景 | 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山高水净,清峻秀美。 |
【答案】①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②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2、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表现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6)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达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你遭遇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正如陆游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10)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答案】(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三关 情境默写
1、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湾行舟江上,感受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的辽阔宽广、波平浪静;随张养浩西出潼关,领略华山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雄伟险峻、气势磅礴。
2、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篇佳句。 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______①______”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______②______”的名句;来到荆门,你能领略李白歌咏的“______③______,江入大荒流”的壮美景色;登临泰山,你更能体会青年杜甫“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的万丈豪情;远眺沧海,你会由衷赞叹曹操笔下“______⑥______,若出其中;______⑦______,若出其里”的宏阔境界。
3、友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友情的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的风景往往触动诗人的情怀。微雨拂面或骤雨敲窗,都能被诗人听出无限的诗意。请写出连续两句古诗词,其中一句含有“雨”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①长河落日圆 ②回清倒影 ③山随平野尽 ④会当凌绝顶 ⑤一览众山小
⑥日月之行 ⑦星汉灿烂
3、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示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2023年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从“参差荇菜,① ”看到欢快的劳动场景,从“唧唧复唧唧,② ”感受到劳动者的美好形象,从“③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体会到劳动表现的幸福安宁。中华古诗文,佳作如林,我们还会发现许多与“劳动”相关的诗文,如陶渊明的“④ ,悠然见南山”,表现归隐田园的恬淡;柳宗元的“⑤ ,下见小潭”。
【答案】 ①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② 木兰当户织 ③ 其中往来种作 ④ 采菊东篱下 ⑤ 伐竹取道
2、(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自然美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 。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思乡怀人 |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4)我寄愁心与明月, 。 | 崔颢《黄鹤楼》 李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哲思理趣 | (5) , 。 | 陆游《游山西村》 |
政治抱负 | (6) ,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答案】 浅草才能没马蹄 瀚海阑干百丈冰 日暮乡关何处是 随君直到夜郎西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瀚、阑、暮、疑”等字容易写错。
3、(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
古典之“音” | |
百鸟在鸣 | “① ,在河之洲”(《<诗经>二首》),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②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挂,直抵人心:“感时花溅泪, ③ ”(杜甫《春望》),鸟鸣承载着诗人的忧愁,感人至深。 |
流水汤汤 | “④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沧海的水波见证了曹操的雄心:“不闻爷娘唤女声,⑤ ”(《木兰诗》),大河的流水伴随着英雄的出征;“峰峦如聚,⑥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黄河的浊浪激荡着作者的悲愤。 |
沙场之声 | “⑦ ,⑧ ”(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角催征,响彻云霄:“⑨ ,⑩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战马奔腾,箭矢如雨,震天动地。 |
【答案】 关关雎鸠 杨花落尽子规啼 恨别鸟惊心 水何澹澹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波涛如怒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填空。
作答此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根据情境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注意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雎鸠、澹澹、溅溅、燕脂、霹雳”等字容易写错。
4、(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请按提示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4) ?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陋室铭》中,表明作者因远离了世俗的娱乐和繁琐的公务,而感到无比喜悦的句子是:“ , 。”
【答案】 独怆然而涕下 征蓬出汉塞 心忧炭贱愿天寒 何处望神州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怆、蓬、贱、牍、晖”等字容易写错。
5、(2023年四川凉山中考)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陆游的《游山西材》中表明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 温故而知新 ④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津】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奈、梨、疑”等字的正确书写。
专项四 古诗鉴赏
一、(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答案】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二、(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B
2.《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
B.有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本句运用对偶,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交代前行之路,起笔清新,寓情于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1、意象题:①描绘画面 ② 意象分析题
2、语言题:①炼字题 ②语句赏析题
3、情感题:①思想感情题 ②分析主旨题
4、内容题:分析文章内容(一般出选择题)
一、意象题
1、描绘画面: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句子。
2、意象分析题:用了××意象,或写了×× 景物,描绘了××画面,或营造了××氛围。
二、语言题:
(一)炼字
1、考查方式:
①题型关键词为什么好,好在哪里;②赏析/品析|分析艺术特色;③X字,用得好/生动传神
2、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感情色彩(有时需解释字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点评情感:点出字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公式:字词特征+整句翻译+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例题解析:《钱塘湖春行》炼字题
“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用得很好。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们争先恐后飞到向阳的树上的动态情景,突出西湖早春的特点,展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二)词句赏析题
(1)考查方式:某句|某词的妙处;赏析题型关键词好在哪里;有何作用。
(2)答题技巧:
①点明手法:点出句子或句子中某词的手法
②解释手法:结合诗句内容说明手应用的
③点评情感:点评词句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题解析:《赤壁》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运用典故,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暗示曹、孙双方的命运。诗人借史事抒发自己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情感题
1、考查方式:
①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此诗和《xxx》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③试从“xx”这个意象来分析情感。
2、答题技巧:
①关注意象
②关注首尾句、结合内暗示作者遭遇的字词等
③概括情感:凝练语言、积累常见情感词。
3、答题公式:
点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概括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4、常用思想情感词
寄情山水 忧愁孤寂 闲适恬淡 思念不舍 忧国忧民 怀才不遇 吊古伤今 惜春悲秋
总之,无论考哪些题型,万变不离其宗,要把握诗歌读懂的三部曲:诗歌写了哪些内容,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一、(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选自《樊川诗集注》)
11.除了外形,诗人还写到了有关“鹭鸶”的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1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诗歌末句描写飘落的‘梨花’有何妙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
飘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修改:
补充:
【答案】11.捕鱼之状,惊飞之态。
12.修改:又委婉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补充:将飞翔的鹭鸶比作飘落的梨花,与“碧山”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共同构成清新唯美的画面。
二、(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
2.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5.C 16.(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或:面对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
1.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成探究。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朱门”指代① ,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 ”,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 , ”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 |
【答案】 豪门贵族(富人、权贵等) (惜)牡丹 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示例1: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所以应归入“情怀”类。示例2: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揭示出一种哲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应归入“哲理”类。示例3: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也揭示出一种哲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既可归入“情怀”类,也可归入“哲理”类。
四、(2023年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2分)
【答案】
17.C(2分)
18.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意思对即可。2分)
五、(2023年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有人评论尾联“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句意: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文天祥被俘,途径零丁洋,元军逼迫他招降宋军,他写下这首诗,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尾联中诗人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以磅礴的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犹如洪钟长鸣,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六、(2023年河北中考)
4. 某公园内池塘周围遍植垂柳,树干上悬挂着写有咏柳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柳青青著地垂 渡头杨柳青青 一树春风千万枝 日借嫩黄初著柳
杨花漫漫搅天飞 枝枝叶叶离情 嫩于金色软于丝 雨催新绿稍归田
甲 乙 丙 丁
(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杨花”一词的意思。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丙和丁两个标牌上的“嫩”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1)柳絮(2)表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柳树富有生机与活力。
【小问1】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甲“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意思是: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柳絮漫天飞舞。杨花:柳絮。
【小问2】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作者情感。
乙中“渡头杨柳青青”意思是:渡口杨柳郁郁青青。联系“枝枝叶叶离情(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可知,“渡口”点明离别的地点,古代有折柳寄情的习俗,“柳”是“留”的谐音,分别时,离情愁绪涌上心头,表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小问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意思是: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
丁“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意思是:日色带来嫩黄刚刚附着在柳梢上,雨水催着新绿渐渐回归田野。
“嫩”指的是柳枝刚刚长出嫩芽,展现的是春日之景,表现了柳的生机与活力。
七、(2022年云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百姓苦;亡,百姓苦。
13.请对曲中的“望”作简要赏析。(2分)
14.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案】13(1)通过“望”字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山川的壮美;
(2)引发了抚今追昔的伤感情怀;
(3)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从内容上来看,“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由“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可知,作者“望”见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山川的壮美,再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从结构上来看,望”字承接上文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4(1)“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分;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