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四季读书网 1 0
心理学研究:“记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渊博的知识无不建立在卓越的记忆力之上。”

对于历史的学习与复习,记忆尤为重要。

要做到“死记”,更要做到“活忆”,所谓“死去活来”法。

一、死去——死记硬背

历史知识不背是不行的,考的是书上的“死”的知识。不背,及格都困难。

背,要死记硬背,背,是学习之母,一千种一万种方法,背排在第一位。

但“死记硬背”要活用:

1. 要有毅力、有恒心。

2. 每一节、每一章学习完后,需要先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须知你需要背的不是单一的每一个小零件,而是在整个机器运作基础之上的每个小零件。像这样的(还可以再细下去):

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第1张
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第2张

3. 要反复地背,复习复习,就是重复学习,一两遍可能你当时记下来了,但是过两三天可能就忘了,或者与新学的知识点混了,所以要时不时回顾一下,并与新知识点相关的点多思考一下。并且越到考试临近,越要多安排时间。

死记硬背有什么标准?

1. 背到什么程度呢?提到每个具体知识点、名词,你都能合上书本完整地按历史知识的要素(背景、经过、结果、评价)复述。每一节内容只看目录,可以把知识完整地复述。(细节)

2. 每一节、每一章内容都形成知识结构,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流程图。(主干)

3. 做到知识都装到脑海里,而不是还停留在书本中。

二、活来——理解与答题

“死记硬背”下来就够了吗?——当然不够。

总有同学说:我都背下来了,但为什么还是没考好?

所以,理解与答题是更关键的一步。

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第3张

所谓理解,就是能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影响、评论、前因后果,以及它导致的必然后果以及偶然后果;能用口头、书面等形式表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任务的主要活动;并且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完善与辩驳。做到这些,才证明你理解了。

而答题,则需要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 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 看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考前练习

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第4张

1.上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
①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
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

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
制军队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多次会议。下列表述属于“八七会议”的是(       )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指出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创新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因素。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展开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制度创新开新局】

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第5张


(1)从上图所示的政治制度中任选其一,简述其体现的国家政治智慧。(4分)

探究二【道路创新明方向】

道路创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
道路创新——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找到了两条适合中国国情并已被实践证明成功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一条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另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井冈山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共同点?分别简述二者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4分)


探究三
【科技创新促崛起】

工业革命大事记(部分)

2024中考历史冲刺复习大法——“死去与活来”(附预测题) 第6张

(3)根据以上表格,围绕“科技创新”这一角度,自定一个观点,并选取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2.B

3.(1)【示例一】图1。政治智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4分)
【示例二】图2。政治智慧:科举取士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促进了社会公平;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4分)
(2)共同点: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创新能力。
(2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井冈山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2分,每点1分)
(3)【示例一】观点:科技创新促进大国崛起。
论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珍妮机、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
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融入工业化浪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综上所述,科技领域的成就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促进大国崛起。
【示例二】观点:科技创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往来。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蒸汽机车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电话、电报等的发明,实现了实时通话交流,使人们的联系更加快捷。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进一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综上所述,交通、通信领域的科技创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评分参考:
一等5-6分  观点正确。能列举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能从多角度进行阐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3—4分 观点正确。仅列举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角度单一;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0-2分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解析】考查主线:创新。解题思路:第(1)题,题干要求答出示意图相关两种政治制度体现的政治智慧,观察图1,结合关键信息“秦朝的政治建制”“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等可知,该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观察图2,结合关键信息“科举取士”“层层筛选、择优录取”等可知,该示意图反映的是科举取士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关键信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适合中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成功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可知,井冈山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成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经验智慧,都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具体国情对道路进行创新的成果,据此归纳作答即可;
第(2)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据此归纳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设问,表格内容主要是工业革命时期和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以及英、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结合题干要求的“科技创新”角度,可从科技创新促进国家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交通发展等方面作答,如根据“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汽车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车和汽车为工业革命期间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人类的交往,可以拟定出“科技创新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观点进行阐述即可,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