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模拟2

四季读书网 3 0

中考考前模拟2 第1张

2                       中考模拟2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面积达280万平方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根据下面三幅文物图片可以推测这一地区(    

中考考前模拟2 第2张

1

A.使用磨制石器                                     B.形成最早的文字

C.贫富分化加剧                                      D.出现了早期国家

2.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区别贵族等级。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可见,西周的礼制是(    

A.分封制在生活准则上的体现            B.西周社会各阶级的等级制度

C.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D.青铜器生产器皿的规格标准

3.汉武帝为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后来许多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经济基础,这里的货币指的是(    

中考考前模拟2 第3张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在各地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文化内涵,如山西地区纪念介子推,江浙一带纪念伍子胥。最终,荆楚地区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这说明(    

A.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                           B.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

C.动荡导致了文化纷争                           D.民族迁徙丰富社会习俗

5.南朝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不虚(凭空)推(推崇)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据此可知,祖冲之具有(    

A.艰苦奋斗的节约意识                           B.锐意进取的改革意识

C.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6.唐政府为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留学生为多。这一政策体现出(    

A.唐朝民族关系融洽                              B.儒家文化传播广泛

C.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D.盛唐气象开放包容

7.下表所示现象反映了北宋(    

北宋枢密院(掌管军事)宰辅表(部分)


宋太祖朝

武将出身正副职

6


文官出身正副职

3


宋英宗朝

武将出身正副职

1


文官出身正副职

10


宋哲宗朝

武将出身正副职

0


文官出身正副职

12


7

A.吸取了唐末以来的教训                       B.科举事业不断推进发展

C.统治者轻视武备和军队                        D.军事力量进一步地加强

8.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行省,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9.明代重大案件的审理均由皇帝操控,如洪武朝的胡蓝之狱、空印案和郭桓案等,成祖时对建文遗臣的审判等。皇上甚至还亲派宦官参与审判。这体现了明朝(    

A.皇权的强化     B.皇帝的勤政     C.司法的公正     D.权力的制衡

10.乾隆《吴江县志》说:“凡邑中所产,皆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来买者,摩肩联袂,如一都会焉。”材料反映(    

A.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B.徽州府商人的崛起

C.大城市经济的兴盛                             D.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11.清政府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到外敌入侵,只能从内地各省零星抽调部队,临时拼凑成军,千里赴援。该材料可用于说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政府镇压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轻视边患防御                          D.武器落后、装备松弛

12.本来,兴中会的会员95%是广东人,华兴会常自称“湖南团体”,光复会的成员大多是浙江人。同盟会打破了这种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一个重大进步。这段话反映同盟会成立(    

A.传播了革命思想                                 B.拓宽了革命道路    

C.凝练了革命纲领                                 D.团结了革命力量

13.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中国的新学、西学,主要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在‘五四’以后,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据此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    

A.爱国革命运动  B.思想启蒙运动       

C.反帝反封建运动     D.早期工人运动

14.歌曲是时代的声音。如图中的革命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山歌越唱越开怀。(刘文收集)

山歌越唱越开怀呀。

东山唱到西山来。

大别山里闹革命。

工农群众都起来,

打倒豪绅和地主。

处处建立苏维埃政权。

英雄好汉当红军呀。

红旗滚滚过山来。

14

A.北伐战争      B.国共合作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

15.民国初年,有些婚礼的礼堂高悬五色旗;迎娶仪式中,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些现象表明(    

A.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                      B.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

C.自由平等成为时代风尚                      D.新式交通工具逐渐普及

16.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中考考前模拟2 第4张

16

A.发展了国民经济                                 B.巩固了新生政权    

C.走上了社会主义                                 D.实现了祖国统一

17.图为1957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耕种》邮票,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合作社社员正在充满热情地用双轮犁铧耕地的情景。该邮票内容反映了(    

中考考前模拟2 第5张

17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突破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成功

18.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材料所述的“制度”(    

A.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                          B.让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

C.有利于农民集体劳作                          D.使得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1920243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A.“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20.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体现了

A.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      B.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

C.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D.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21.“在经历了初期农耕农耕聚落中心聚落(或神庙聚落)之后,美索不达米亚走向了‘城市文明’、中国走上了‘城邑文明’、中美洲等走向了‘都邑文明’、埃及……很难列入城市或城邑文明的范畴;在印度河流域……很难划分出一个神庙聚落期”。意在强调(    

A.全球一致的文明发展道路                   B.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

C.世界各地文明的共同特征                   D.各区域文明的互动交流

22.庄园领主和农民的义务并不是由适用于整个国家的一般法律确定的,而是由每个特定庄园的惯例来确定的。许多与买卖有关或与普通治安管理有关的小案件,都是根据庄园所在地习俗在庄园法庭上判决的。这说明庄园具有(    

A.独立性          B.封建性          C.自给性               D.民主性

23.意大利音乐家杰苏阿尔多(1560-1613),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跳音与半音,尽可能地刻画人物内心、描述情感活动。该音乐家的作品反映出当时(    

A.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以人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C.工业革命掀起新风尚                          D.神权束缚已经消失殆尽

2417-19世纪,美洲大陆黑人奴隶的价格从400美元涨到2000美元,奴隶贩子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们又从美洲将大量的黄金、白银以及糖、烟草,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这些不义之财成为奴婢贩子创办企业的重要资本来源。材料旨在说明该贸易(    

A.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                  B.增进了欧美非的文化交往

C.削弱了非洲地区的实力                   D.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51787年《联邦宪法》独立后的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松散的体制,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美国人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互相制衡。这表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    

A.适应了美国国情                                B.摆脱了外来侵略    

C.消除了社会动荡                                 D.维护了国家统一

26.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学者说:“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物质科学可以给予人们力量,即控制钢铁、征服距离、克服病痛的力量,这个力量是被用于善,还是用于恶,主要依靠良知道义及政治的理性。”该学者认为(    

A.科学技术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B.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C.道义和政治理性决定了战争的性质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7.对下列表述解释正确的是(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合约及战后安排。会议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条约

1921年,美英日意中等九国在美国的倡导下,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27

A.使世界长期稳定发展                          B.承认了中国主权

C.消弭了大国间的矛盾                          D.按实力确立秩序

28.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A.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B.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道路

C.发挥了商品经济的优势                D.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91933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 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 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为失业者提供就业的机会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302024317日,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裴凯儒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表示,叙利亚当前局势极其困难,叙利亚的人道主义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援助资金却在减少。对于近期叙政府和反对派之间的冲突升级,裴凯儒敦促双方以“给叙利亚人民带来希望的方式”政治解决危机。这反映了(    

A.动乱与冲突仍是时代主题           B.联合国无法维护国际和平

C.地区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            D.两极格局下世界动荡不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12分,第3216分,第3312分,共40分。

31.(12分)小明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了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中原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形成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材料二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发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三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 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 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1)结合材料一说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作用?(2分)

2)通过材料二说出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重要通道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出郑和远航的船队有什么特点?(4分)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请帮助小明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主题。(2分)

32.(16分)桥梁建筑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珍贵文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塘江桥工程摄影册》“刊言”(节选)

中考考前模拟2 第6张

原文如下:“今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八月十三日点火延至上海,八月十四日敌机来本桥轰炸。其时本桥工程,大部完竣……十二月二十三日,敌军迫近杭州,本桥为我方自动爆炸,第十四号桥墩被毁,五孔钢梁落水。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摘自茅以升《钱塘江桥工程摄影册》刊言(民国二十六年)

——摘自张晰《钱塘江大桥档案往事》

材料二  中国近现代桥梁建筑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881

清政府为解决运煤的需求,聘请英国工程师金达在天津建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座铁路钢桥蓟运河桥。

19001912

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大城市中的桥梁大多由外国工程师设计和洋商来承建,如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等。同时,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师开始自主设计铁路桥梁,如滦河大铁桥等。

19531960

在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持下,中国在该时期建成了很多重要的钢筋混凝土铁路桥梁,如武汉长江大桥、渝黔铁路大桥、乌鲁木齐铁路大桥等。

19761990

作为率先开放的广东、福建这两个省份,引来了全国许多省市的桥梁设计者投身于那里火热的工地,自主建造了多座预应力混凝土高架桥。同时,其他中小城市也开始桥梁建设。

——摘编自项海帆《中国桥梁史纲》

材料三  油画中的桥梁建筑

序号

1

2

名称

贺胜桥战役(1926年)

红军飞夺泸定桥(1935年)

油画

中考考前模拟2 第7张

 

中考考前模拟2 第8张


尹戎生所画

杨克山、崔开玺所画

序号

3

4

名称

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

跨海长虹——港珠澳大桥(2018年)

油画

中考考前模拟2 第9张

中考考前模拟2 第10张


辛克靖所画

陈许所画

1)材料一属于什么史料类型?你从中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桥梁发展的变化。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三“油画中的桥梁建筑”,任选一幅油画为其撰写推介词(要求:写出油画的说明及其价值)。(4分)

33.(12分)大事年表能够将时间和事件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研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522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785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825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848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7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83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

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1913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1917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1920

甘地首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90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事件。(2分)

2)请从表格中选取至少2个事件,结合所学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楚)(10分)

2中考考前模拟2

历史·参考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A

C

D

A

D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C

B

B

D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D

A

B

D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12分,第3216分,第3312分,共40分。

31.【答案】(1)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2)原因:宋元时期驿站和交通网比较发达;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宋元时期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等。(4分,12分)

3)特点:时间长、规模大;人数多、设备先进;船只分工明确等。(4分,12分)

4)主题:中国古代对外交往。(2分)

32.【答案】(1)史料类型: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2分)

历史信息:193777日抗日战争全面开始;(2分)1937813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2分)19371223日,中国自动炸毁钱塘江大桥,以此来抵抗日军侵略。(2分)

2)变化:由依靠外国人设计修建变为中国人自力更生;桥梁用材由钢材变为混凝土材料;由大城市为主变为广布全国。(2分)

时代背景:1953—1960年:新中国实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苏关系友好,得到苏联的援助,使铁路桥梁得到发展;1976—199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增强了国力,使桥梁建设得到重大发展。(2分,任写其一即可)

3)示例:图3油画描绘了195710月,新中国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的场景,通过艺术再现了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工业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南北交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4分)

33.【答案】

1)事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2分)

2)评分标准

等级

分值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A

8-10

明确体现主题,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书写规范,结论有升华。

B

5-7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史论结合一般,条理基本清楚

C

0-4

观点不明确或没有体现主题

对材料有一定理解,有自己的论述。史论结合不够,条理不清楚。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示例

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论证:约1500之前,世界各大洲还处于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返回欧洲,正是这些勇于开拓和冒险的航海家们,为人类开辟了新航路,使世界打破原有状态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也使得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将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生产领域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和交通领域铁路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涌现出戴姆勒、夏尔多内、福特等众多优秀的发明家,他们的科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航海家、发明家们的开拓进取、实践探索创造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近代世界。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中考考前模拟2 第11张

小编微信号:vw1818wv

往期精彩回顾:

2024中考历史时事热点压轴专题

【2024年热点专题】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革命、产业变革

2024年中考指导|材料综合题答题技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点精粹

初中历史小论文如何提炼观点?(内含10个常考模版!)

中考历史《19个常考设问及答题模板》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含20个经典案例)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怎样查找课本?

中考热点:2024中考周年大事

中考热点:中国式现代化2024中考长效热点:

专题3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中考热点:专题4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答题指导:选择题的做题方法

中考答题指导:历史小论文怎么解答

中考热点:专题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考热点:专题6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中考热点:专题7  资本主义发展史

【时政热点】2024年两会中考历史热点

中考热点:专题8 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

中考热点:专题9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考热点:专题10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古代史考点透视 命题预测 应试必备

中考热点:专题11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中考热点:专题12 中外民主与法治

中考前冲刺:八下极简知识背诵

中考答题技巧

2024年中考历史“逢五”“逢十”周年大事

中考热点:专题13 俄乌战争升级,聚焦世界大战

中考热点:专题15 “一带一路”丝路传承

中考热点:专题14 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前必备的中考历史26个专题复习

马英九第二次大陆行、黄埔军校90周年与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与振兴

中考热点:专题16 周年热点大事--中国篇

中考热点:专题17 周年热点大事--世界史篇

中考热点:专题18 聚焦新质生产力

中考热点:专题19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

中考热点:专题20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中考热点:专题21 古今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热点:专题2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中考热点:专题24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考考前模拟1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