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鉴赏

四季读书网 5 0

(一)文章概述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三)背景介绍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四)三行对译

风烟         ,天山色。流飘荡,任意东西

烟雾 全,都  消散尽净  一样  顺,随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富阳桐庐,一百里,奇山异水,天下           

         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绝,绝妙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全,都 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箭,猛浪       

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胜过,超过   好像    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互相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凭借  争着   向上     向高处伸展  向远处伸展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争高直,千百成峰。泉水石,          泠泠作响;

向,向上 冲击,拍打       líng)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

       相鸣  嘤嘤                                          

美丽的 互相鸣叫  鸟鸣声  和谐的声音  助词无实义  表示多  “啭”鸟鸣声,指蝉鸣  穷尽

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

猿则百叫无                                天者,望峰心;

停止 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             使……平息,使动用法

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经纶         世务者,谷忘                                       

筹划、治理 政务        “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遮蔽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昏;疏条        映,有时    

白天 好像  稀疏的小枝   相互      看见  太阳,阳光

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内容梳理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全文分三段。

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分镜头逐一描绘。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奇山”。作者不是具体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舟中仰视夹岸群山,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坷,曾遭到焚书免职处分,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种不平心情绪。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慨。

此文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描写景物特色鲜明,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六)文章赏析

《与朱元思书》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
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
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七)知识总结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3)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

1)绝

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2)上

向上,负势竞上;

上面,横柯上蔽。

3)直

一直,直视无碍;

笔直,争高直指。

3)百

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

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风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5.重点语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6.文意理解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

答: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7)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写“奇山”的句子并且写出了那些特点?

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树),负势竞上(充满生机与活力),互相轩邈(山势高耸),争高直指(充满生机与活力),千百成峰(山势高耸)。

9)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陶冶净化心灵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本文的中心:富阳到桐庐的自然风光。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13)本文结构:总分。

14)对偶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答:“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16)赏析语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答: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1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8)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