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中考报名的事我有很多朋友都陷入了焦虑之中,报的高了怕考不上,报的低了又心有不甘,这跟我当年参加中考时不一样。
我们那个时候,学习最好的同学一般会选择报考中专,早早地实现农转非的目标,早参加工作就预示着能早日分担家庭的责任。第二梯队的同学一般会选择高中,大学毕业虽然前途更光明,但考大学的希望那个时候是渺茫的,况且三年的时光发生变数的可能性极大,这也是很多第一梯队的学生不选择高中的原因之一。第二梯队的学生想同他们竞争中专的名额没有把握,只好“退而求其次”,到高中蛰伏三年,以期一个更好的前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复读的学生多,他们多数选择考中专,而应届生除非是特别优秀根本竞争不过复读生。
第三梯队及后面的学生怎么办呢?也有办法,如果想继续在求学的路上再拼一次,那就选择复读以待来年。我们那个时候初三的复读生很多,每年中考时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复课生,有夸张的学生连续复读四五年,别人三年的初中生活,他能抗战八年。单是这份执着就令人动容,有些人最终实现了心中的目标,但更多的人则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安排。
没有办法,那个时候招生的名额非常之少,只有班里前三名的学生才有机会冲刺一下中专,像我所在的河店中学,在城北的乡镇中学中教学质量是好的,当年考上中专的有几个人我不记得了,但考上高中的仅有9人,这是从一百五六十个人中选拔的结果。
此时,中专学校已经开始了扩招,其中一个手段就是有了委培生,也就是委托培养的意思,学校是同样的学校,但是毕业之后分配则会区别对待了,当然了如果“朝里有人”那将是另外的结果。我有一位女同学,就考上了委培,要缴纳七千多块钱的学费,她的父亲在村里说:“这要是个儿子,一万块钱也得拿,可惜是个闺女……”那个时候,一年到头攒不了一千块钱,还得留着给儿子盖屋子、娶媳妇,所以能上得起学的还是以男生居多。
生活的拮据,让很多的女孩子失去了更进一步受教育的权力,按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女孩子家,能写自己名字就行了。
跟今天的教育相比,这样的囧境基本上没有了,只要孩子想上学,不管是男孩女孩都不会因为学费的问题而辍学了。但今天中考的竞争依然激烈,聊城市2024年中考报名人数为10.4万人,而普通高中招收总数为7.4万,这就预示着将有3万人进不了普通高中,那这些人怎么办?
大部分人会进入职高接受职业教育,听说这两年职高的就业率挺高的,临毕业前半前都能找到合适的企业,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对于我们这里来说,官本位思想不但泛滥且根深蒂固,但凡有一点儿机会就希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考公务员,进而走入仕途。如果是选择了职高,那这辈子可能就只能是个工人,而这正是父母和孩子所不甘心的。虽然没有明说,但每个人都明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道理,谁都想成为一个“劳心者”。
这些年,大学不断地扩招,大批的大学毕业生的确是提升了社会整体学历水平,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很多的大学教育良莠不齐,培养了很多眼高手低、名不符实的大学生,这些人走向社会之后甚至远不如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职高生。
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都有,但反映在教育中的矛盾最为突出,也最为尖锐,因为这不但关系到孩子的未来,甚至还关系到一个家庭未来的走向。正因为如此,很多的国外大学才盯上了中国这块“留学”的大蛋糕,前段时间我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是为了考察他们那里的大学教育。
我先后考察了八九家大学,有公立亦有私立,感觉他们最大的优势恰恰是我们这里的短板,咱们的初中毕业生如果不能考上心仪的高中,而又不想委身于职高,那就去那里留学。在那里,只需要上半年的预科,主要内容是语言,只有过了语言关,下一步的大学学习才会顺畅。然后两年就可以本科毕业,继续上的话还可以读一年就研究生毕业了,也就是说最快三年半年时间可以研究生毕业,国内的同学还在读大一,这里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直接提早了四五年。
千万不要小瞧这五年,职场之上最缺乏的资源就是位子或者说是帽子,早入职五年预示着你的起跑线比同龄人提前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这点道理,我相信但凡有点职场经历的人都能算明白账。多拿五年工资事小,提前进步抢占先机才是一辈子的大事。别人二十五岁毕业开始走仕途,你二十岁毕业是什么概念?如果按六十岁退休计算别人只有三十五年的工作时间,而你却是四十年,职场的关键时候年龄是个宝,哪怕是一个月,也可能是进步与踏步的分水龄
价格呢,其实也不贵,有想法的可以咱交流一下,别的不敢说,至少我去过,况且新加坡我有朋友专门做这一块,也算是那边有人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过,才知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