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15 设问链接材料

四季读书网 4 0

记叙文阅读

15 设问链接材料

【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1.句子赏析角度: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2021江苏苏州)
2.人物形象角度:小说中的老王和教材中杨绛笔下的老王都是普通人,但他们都努力发出微光,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分别结合两篇作品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位老王具有哪些共同的美好品质。(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3.主旨探究: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上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写出编入这个单元的目的。(2022浙江湖州)
A. 第一单元:《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
B. 第二单元:《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海燕》
二、答题方法。
1.审读题干,明确题干关键信息——①所链接教材篇目、比较的角度,常考角度有句子赏析、人物形象分析、主旨探究等;②题干指向“异”或“同”。
2.若题干问“同”,只需提取总结手法、形象、情感等的共同点;若题干问“异”,则要针对所问角度分别阐述各自的独特之处。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理财[注](节选)
王愿坚
①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②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我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盆里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
③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他笑着说,一双眼睛清亮,炯炯有神。
④ “噢——,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他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过好大力。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⑤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6天只给6个铜子。6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⑥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⑦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
⑧“‘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看着那一翘一翘的秤杆,眼眶子又酸又涩,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
⑨ “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
⑩ “政委头都没抬,厉声说:‘先把眼泪擦干!’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说,‘发不下去就不发!前边还不知道有什么风风雨雨等着我们呢!咱们跟吃苦受罪没交情,可是它来了,咱也不躲躲闪闪。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肚子里的东西少了,脑子里的东西——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可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政委哈哈大笑。这回轮着他揩眼泪啦!……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
⑪老李这会说:“发2两粮时,有人已经光吃野菜了……”老胡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有实物为证。这次特地托老李找了几种带来。”
⑫这时,我才知道盆里栽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说着,老胡抱出一大把菜叶子,“这点栽不了的残余,咱们消灭它。承晔,来,拿去让妈妈洗洗!”
⑬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
⑭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⑮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
(有删改)
[注]《理财》讲述了胡行长等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节省开支、求存图强的故事,节选的这一部分与“账本”有关。
1.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讲述的革命往事发生在1934-1937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时期。
B. 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
C. 第二次写盆栽,列数野菜名,有助于读者捕捉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D. 结尾部分“我”“心头热乎乎的”,是因为感受到革命精神在延续。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B.“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第⑤段“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可知,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着老胡当年的行为,突出老胡的精打细算,恪尽职守,并非“记恨”老胡。故选B。
2. 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①革命信仰坚定 ②恪尽职守    ③不忘革命本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第②段“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可知,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老胡坚持在南方山区打游击战,可见他革命信仰坚定;结合第⑤段“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第⑥段“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可知,老胡记账清楚仔细,精打细算,可见他恪尽职守;结合第⑫段“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可知,老胡在新时代还要吃苦菜,可见老胡不忘革命本色。
3. 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4分)
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
【参考答案】①政委就近取喻,创造宽松对话氛围,能缓解下属工作压力。②政委智慧乐观,对穷和富有辩证认识,能说服下属转变态度、改变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结合“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分析,结合第⑨段“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第⑩段“政委头都没抬……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可知,这句话是老胡去向政委倾诉工作压力,政委开导老胡时说的话,政委将老胡发米比作是给全体同志吃补药,这是运用了比喻的说法,使谈话氛围更轻松,同时也缓解了老胡此时的工作压力;政委的话中还有着对穷和富的辩证认识,能够说服老胡转变态度、改变认识,这使我们感受到政委的智慧乐观。
4. 小说中“账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②连接现实和回忆,串联人物和事件。
【解析】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第⑤段“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第⑥段“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第⑦段“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第⑧段“‘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可知,账本上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粮食供给情况,人物数据真实,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同时,账本也在文中起到了连接现实和回忆的作用,串联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5. 本文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都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尝试从情节安排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安排相对自由。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达三年,小说根据需要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等场景,穿插在现实采访的过程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
示例二: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在回忆老胡、老李的往事中融入他们的新感受,也写及“我”的新认识,凸显了革命意志、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结合第①段“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第②段“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第⑤段“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第⑥段“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第⑧段“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第⑩段“政委头都没抬……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可知,小说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在情节安排上相对自由。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达三年,老胡经历的事情很多,但是小说通过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等场景,穿插在“我”的现实采访的过程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显得情节紧凑不拖沓;结合第⑫段“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第⑬段“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第⑭段“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第⑮段“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可知,小说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使得小说主题主突出,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在回忆老胡、老李的往事中融入他们的新感受,也写及“我”的新认识,凸显了革命意志、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价值。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河流
申平
①半夜,猎人在山间的离棚里被什么声音惊醒了。
②他感觉热浪灼人,探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山林起了大火!他连枪都没顾上拿,连滚带爬就开始逃窜。
③大火快速推进,猎人一路狂奔!他逃命的方向,就是山下那条河。
④他扑通一声跳进水里,这才大喘了一口气。转过头,他看见大火携带着轰隆隆的咆哮和毕毕剥剥的声响,正朝河边扑来。猎人惊恐至极,他移动身体,开始向河对岸游去。这时借着火光,他突然发现河里出现了更为恐怖的一幕。
⑤当野兽,野兽!河里到处都是野兽!
⑥啊呀呀,原来野兽也知道跳水逃命啊!他在山里打猎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野兽。整个河面上,乌泱乌泱的,到处都拥挤着逃命的生灵,黑暗中也分不清啥是啥。而且在他背后,还不断传来噼里噗噜下饺子一般的声响。
⑦猎人的本能使他立即伸手去肩上取枪,这才想起枪没有带出来。好在,他的腰里有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立即拔出来,紧紧地握在手里。这时他已经看清,在他的周围,游动着许多平日难觅踪迹的猎物,它们近在咫尺,只要他挥刀刺出……
⑧不过他很快就收起了匕首。因为他发现,此时此刻,周围所有的动物都已经混为一体。无论大小强弱,它们好像什么都不顾了,只管拼命向对岸游去。是啊,现在最要紧的是逃命,打猎还有什么用呢!
⑨但是动物们很快折返回来。猎人发现,对岸是峭壁,根本就爬不上去。所有的野兽只好顺流而下,寻找着容易攀登的地方。
⑩大火已经烧到河边来了,火舌喷吐,几番想跃过水面。但是因为这里水面宽阔,都没有成功。河里的动物们更加惊慌了,它们挤挤挨挨,加速往下游冲去。
⑪猎人此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他被众多动物推着往前走,前面就到了一个壶口。他抬头望去,暗叫不好。只有灵长类的他才能看出,壶口这地方有多危险。就在壶口两岸,生长着许多树木,其中有几棵大树,树枝互相伸向对岸,几乎就要相接。如果大火烧到这里,只要轻松一扑就过河了……
⑫不行,不能让大火过河,那样谁都活不成了!猎人听见自己叫了一声:让开!就挥舞着双手,拼命向壶口游去。一路上他的身体与其他动物碰碰撞撞,不同动物的面孔在他眼前闪过:老虎的脸,狗熊的脸,大象的脸,野狼的脸……什么脸他都不在乎了。他一口气游上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
⑬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快,猴子反应过来,它们吱吱叫着,成群结队爬到岸上,开始上树去掰树杈,还有在底下拔小树的。第二个反应过来的是大象,这些大家伙,上来就用象鼻猛推大树,而且它们还懂得不能往水里推的道理。接着,野猪、狗熊、老虎等动物也上岸了,它们用嘴和爪子开始帮忙。猎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物竟然如此聪明!
⑭事实马上证明,猎人的决策是多么正确。他们刚刚弄完,大火就扑过来了。这地方虽然河道狭窄,但是因为没有了草木,火舌扑了几次都失败了。
⑮河流载着所有生灵继续向前推进。
⑯前面就到了一处地河。说是地河,其实就是水流通过山洞。这条地河,猎人平时根本不敢靠近。大白天那里都是黑云缠绕,传说有恶龙把守。现在要不要进呢?他犹豫着,转身看着身后的大批野兽,再看看顺着河岸一侧追过来的大火,他咬了咬牙,心想就是今天了,就算是刀山也得往前闯了。
⑰猎人硬起头皮,开始往山洞里游,眼睛渐渐适应黑暗。但是他的眼睛却远不如动物的眼睛明亮,嗅觉也远不如动物敏锐。动物们一进山洞,就立刻感到阴风扑面,气味不对。而且洞内到处怪石嶙峋,暗藏杀机。等到猎人闻到一股腥臭味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⑱陡然,前面的水面巨浪翻腾,就听见哗啦啦一声巨响,有一个巨大的怪物跃出水面,拦住了去路。猎人抬眼看去,不由倒抽一口凉气:但见眼前昂首挺立的,竟是一条白色巨蟒。它头似磨盘,眼如灯盏,血盆大口里吐出的芯子嘶嘶作响。啊呀,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恶龙啊!
⑲身后的动物立刻潮水般退却,它们互相冲撞践踏,哀叫声声。猎人也想跑,但是他浑身发抖,胆战心惊,根本跑不了。他只好拔出匕首,与巨蟒对峙,又朝身后吼叫:不要怕,一起来跟它于呀!
⑳动物们当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是却被他的气势鼓舞了。它们重新聚拢在他的身边,要时形成了一个方阵,一起与巨蟒对峙。
㉑啊——!猎人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叫起来。随即,所有的动物开始用自己的声音大叫起来,
㉒哇——!呜——!呕——!嗷——!
㉓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混在一起,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
㉔那条巨蟒好像真的被击中了。它的身体晃了几晃,然后就缩回水里,并且掉头向前游去,它瞬间变成了带路的向导。
㉕猎人大吼:走啊!到山那边就安全了!他带领所有动物跟着巨蟒向前游去。前面,隐约有光亮出现。猎人知道,那里,就是地河的出口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期)
6. 根据提示,把小说情节内容补充完整。(2分)
避火下河→遇到峭壁→①→闯入地河→②                →找到出口。
【参考答案】①砍树断火 ②巨蟒拦路(或共战巨蟒)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①空,依据⑫段“他一口气游上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⑬段“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快,猴子反应过来,它们吱吱叫着,成群结队爬到岸上,开始上树去掰树杈,还有在底下拔小树的……猎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物竟然如此聪明!”可以概括为:砍树断火。②空,依据㉑段“动物们当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是却被他的气势鼓舞了。它们重新聚拢在他的身边,要时形成了一个方阵,一起与巨蟒对峙。”、㉓段“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混在一起,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可以概括为:共战巨蟒(或巨蟒拦路)。
7. 简要概括小说中猎人这一形象。(3分)
【参考答案】①猎人是善良的人,灾难面前不忍杀害动物;②猎人是有担当的人,能勇敢跳到对岸去砍树,主动带领动物们逃生;③猎人是勇敢的人,能与巨蟒对峙。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⑦段“这时他已经看清,在他的周围,游动着许多平日难觅踪迹的猎物,它们近在咫尺,只要他挥刀刺出……”、⑧段“是啊,现在最要紧的是逃命,打猎还有什么用呢!”可知,他是一个善良的猎人;依据⑫段“不行,不能让大火过河,那样谁都活不成了!猎人听见自己叫了一声:让开!就挥舞着双手,拼命向壶口游去。”“他一口气游上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可以概括为: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猎人;依据⑲段“他只好拔出匕首,与巨蟒对峙,又朝身后吼叫:不要怕,一起来跟它于呀!”可以概括为:他是一个勇敢的猎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8.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猎人和动物们声音的高亢嘹亮,表现了猎人和动物们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勇气和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依据“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可知,此处将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比作霹雳在山洞里炸响,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依据㉑段“啊——!猎人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叫起来。随即,所有的动物开始用自己的声音大叫起来,”、㉒段“哇——!呜——!呕——!嗷——!”可知,这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猎人和动物们的声音的嘹亮高亢,声音之大、之响起,从而表明了猎人和动物们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致痛恨敌人、众志成城的勇气和力量。
9. 下列对小说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逃生”为叙述主线,通过峭壁、壶口和地河三处场景的转换,高潮迭起,一波三折。
B. 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洞察入微的心理描写,将人与动物的友谊渲染地淋漓尽致。
C. 小说结尾对猎人和众野兽是否顺利脱险留有空白,给读者思索的空间,充满艺术的张力。
D. 小说运用“碰碰撞撞”“挤挤攘攘”等大量叠词,语言生动,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内容的能力。B.“将人与动物的友谊渲染地淋漓尽致”表述有误。依据全文内容可知,尤其是依据⑬段“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它们用嘴和爪子开始帮忙。”已以及⑲——㉔内容可知,这些内容表现了在危险面前,猎人和动物们共同与火灾搏斗,临危不惧的表现刻画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从而体现了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故选B。
★10.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小说故事情节,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4分)
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答案】示例:在灾难面前,猎人主动放弃眼前猎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与动物们逃生过程中,共同对抗蟒蛇,寻找出路,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必须懂得学会尊重自然,与动物和睦共生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的能力。依据“链接材料”中的“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人类面对灾难,应学会齐心协力应对挑战。而本文主要刻画了在火灾面前,猎人和动物们共同面对,勇敢战斗,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的场面。从而进一步说明:人类必须懂得学会尊重自然,与动物和睦共生这一主题。是小说主题得以深化。
三、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4分)
再见,老袁
①老袁其实不老,十七岁,已经读到高三,但面相看起来比年轻的体育老师还要成熟那么几分。他妈偏生爱给他做复古打扮,时常穿着七八十年代款式的大外套,越发显得他老成稳重。
②有一次,有个家长和老袁在教室门口客气地寒暄,然后问道:“您是哪位同学的家长?”
③这件事成了一个段子,从民间流传到官方,自此,大家都开始喊他老袁。
④老袁一直对班长这个职位抱有热情,但竞选票数从高一最初的十几票渐渐降至高三的一票。那一票,是老袁投给自己的。
⑤尽管一心想走“仕途”,但老袁的班委梦却一再落空。最后班主任给他安排了卫生组长的角色。每每轮到自己组值日,老袁必挥舞着扫帚指挥全局,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
⑥老袁虽然看起来木讷,但口才确实了得,常在班会上口若悬河。每每讲到动情之处,坐第一排的同学就要经受口水雨的润泽。
⑦只是老袁的思维太过跳跃,所以与人相处很容易鸡同鸭讲罢了,却又从不曾放弃在万丈红尘中寻到三两知音的梦想。因此,老袁对人极热络,一旦有人接了他的话茬儿,他必要拉着对方神侃个把小时。班里的同学便有些怵他,老袁渐渐英雄落寞。
⑧老袁的学习态度最严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始终没有成为各科老师的心头肉。有一次为了问一道化学题,他捧着书在女厕所门口等了化学老师若干分钟。可老袁每次考试仍旧在及格线上挣扎。
⑨毕业那么多年,大家聚了若干次,没有人联系过老袁。
⑩但老袁的名字从来都是聚会上的关键词,是一群成年人必谈的话题,是回忆里的一个坐标。所有人提起老袁,笑意永存。
⑪——听说老袁去了非洲。
⑫大家哈哈一笑,干杯,祝老袁晒成土著。
⑬——听说老袁赚了不少钱。
⑭大家又哈哈一笑,哟,老袁还有这头脑,可得干一杯。
⑮——听说老袁回国支教了。
⑯大家仍旧哈哈一笑,那不误人子弟吗?来,干杯。
⑰老袁和所有人的过去密不可分,却与他们的未来毫无关系。
⑱老袁的故事越来越单薄,一如回忆越来越寡淡,聚会也渐渐少了。
⑲直到毕业十年,大家天南海北地凑在一起,还请来了班主任。大家酒喝得正酣,歌唱得最美的时候,老班突然感慨:“可惜啊,老袁没了。”
⑳老袁没了。
㉑这是一个迟到了很多年的消息。
㉒据说在老袁去支教的第二年,赶上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另一位支教老师不顾生命危险救出了十几个孩子,成了英雄典型被到处宣传,而老袁则默默地被送到了太平间。
㉓老袁是在上厕所时被乡下厕所简陋的石头墙给砸死的。
㉔老袁这一辈子都像一个笑话。
㉕热闹的房间里霎时安静下来,只有大屏幕上的影像似水流转,被消了音,像一部默片,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撼动人心。
㉖岁月令我们平和宽厚,却从不曾弥补你年少相逢的温
柔。时光教我们淘沙成金,却从不曾珍视你最真的少年情怀。
㉗黑暗中,有低沉的男声呜咽着举杯——为老袁,干杯。三十几个玻璃杯轻叩出悦耳的声音,像是为回忆送行的挽钟。将歉意向西,敬一杯浊酒给你。
㉘再见,老袁。
(有删减)
11.请概括和老袁有关的情节,并分析老袁的特点,填写下表。(5分)
情节
特点
因打扮复古被错认为学生家长
朴实敦厚
竞选班长失利,组织打扫得力
                                                
                                      
口才了得
有人接他话茬儿,拉着对方神侃个把小时
                                      
                                      
勤学好问
去支教遇到地震,客死他乡
                                      
【参考答案】①上进心强(或:认真负责)②常在班会上口若悬河 ③待人热情  ④在厕所门口等化学老师问问题  ⑤甘于奉献
12.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老袁的故事越来越单薄,一如回忆越来越寡淡,聚会也渐渐少了。
【参考答案】“单薄”原指天凉或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这里指和老袁有关的故事越来越少,体现出同学们对老袁的事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13.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老袁指挥值日时积极热情的态度,表现了老袁对工作的负责,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以“再见,老袁”结尾,好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篇末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简练的语言中包含着同学们对以前不了解老袁并嘲笑他的愧疚,对老袁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佩和对老袁的怀念,凸显主旨,意蕴丰富,引人回味。
★15.选文第⑫⑭⑯段画线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描写了人物的笑,请分析两文中“笑”的作用。(4分)
链接材料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参考答案】选文中大家“哈哈一笑”是因为大家轻视老袁,不能发现老袁身上的闪光点,是对老袁的嘲笑,体现了嘲笑者的冷漠,从而衬托出老袁的憨厚、善良、质朴。
链接材料中的“笑”,是酒客们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以揭孔乙己的伤疤为乐,以乐衬悲,体现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下,表现出封建思想统治下社会民众的冷漠、麻木、无聊。
16.请你仔细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0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示例: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同父亲一般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端详父亲的脸,工作的繁忙、身体上的病痛让他面容憔悴,充血的双眼,大大的眼袋,显示父亲已不再年轻。尽管外界的纷扰令他略显疲惫,但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坚定与不屈的光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