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中考落榜如何直通学术殿堂

四季读书网 3 0

【20240426】昨天收到一份喜报,2019届毕业的学生考研上岸了,同时,最近因为临近中考又见一些“专家”“学者”“大咖”“网红”开始炒作升学焦虑,将中职教育描绘成洪水猛兽,我想借这个事情说说我的看法。

杂谈|中考落榜如何直通学术殿堂 第1张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每逢提及中考后的普职分流,总能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普职比调整的热议背后,潜藏着公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深深误解与担忧——许多人将其视为学业生涯的“断头路”,甚至认为它有“毁人”之嫌。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让我们透过我校2019届药学五年一贯制专业毕业生徐志浩的成长故事,揭示一个事实:中等职业教育,实则是成就人的教育,对于那些在学术发展方面具有智能优势的学生而言,它也能成为他们避开升学独木桥,走向学术殿堂的创新路径。

【从中职到研究生畅通无阻】

徐志浩,一个以602分中考成绩选择宁波经贸学校药学五年一贯制专业的少年。在校期间,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提升综合素质,更是在药学专业技能竞赛队中崭露头角,多次在各级别竞赛中斩获奖项,展现了优异的专业素养与高超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段中职经历,无疑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后,徐志浩通过“3+2”的途径直升专科,再凭借专升本考试叩开了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大门。本科期间,他不仅保持优异成绩,荣膺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更是一鼓作气,成功考取该校化学专业研究生,并有幸进入有机硅化学重点实验室领头导师的课题组深造。这一步步拾级而上,有力地证明了中职教育不仅未埋没其学术潜力,反而为其提供了充分的学术土壤,助其一步步攀向学术高峰。

【中职教育也可成为学术发展的桥梁】

徐志浩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中职教育并非“学业终点”,而是“个人成长的新起点”。对于那些学术发展智能优势显著的学生,即使在中考阶段未能进入普通高中,选择中职教育亦非“下策”,反而可能成为他们个性化发展的良机。

首先,中职教育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更能在特定领域内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与研究潜能。如同徐志浩在药学专业中的深耕,使得他对化学产生了深厚热爱,这种兴趣驱动的学习动力往往能转化为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其次,中职教育体系中丰富的竞赛平台与项目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出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这些都是高层次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素质。

再者,通过“单考单招”“3+2”等模式,以及专升本等升学途径,中职生可以直接对接高等教育,实现学术生涯的无缝衔接。这些通道的存在,打破了“中职即止步”的刻板印象,使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得以在职业教育的成才立交桥上,顺利转向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尊重“多元智能”,兑现教育承诺】

面对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质疑与偏见,我们必须正视个体智能结构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组合与优势领域,中职教育正是为那些在技术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具有天赋的学生提供了适宜的成长环境,同时中职学校提供的多元发展路径也为具有学术发展潜能的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成长场域。中职教育并不妨碍学术智能的开发与提升,反而可能为这类学生创造更有利于他们发挥特长、实现学术理想的条件。

因此,那些为普职分流“忧心忡忡”的初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或许可以放下过度焦虑,转而关注如何依托中职教育得到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如何利用好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去实现个体的个性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则在资源配置上做好文章,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重新审视,开启对话】

徐志浩同学的经历提醒我们:中职教育不仅不会埋没学术潜力,反而可能是某些学生实现学术抱负的跳板,而这种情况只是中职教育能给予学生的众多可能中的一种。它会以独特的教育方式,滋养各类智能结构学生的成长,践行教育公平与多元发展的理念。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以开放的心态重新审视中职教育的价值,鼓励更多元、深入的讨论,共同探寻更加包容、有效的教育模式,让每一种智能都得以绽放,让每一个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