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地中考一模二模作文题及范文,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打卡100天——第四十二天,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四季读书网 5 0
【命题热点:青春成长】请以“我心中有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750字,不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等。
【范文】
我心中有盏灯
我的心里有盏灯,在我感到黑暗的时候,它会发出光亮;当我迷茫的时候,它会为我指明方向,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盏灯就像一双温暖的手,驱走我心中的冷意。
那天天空黑沉沉的,空气也特别闷,我匆匆忙忙地到校上学,忘了带上雨具。下午放学时,密布乌云的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来得这么快,真让人措手不及。雨点像千万条直线一样,从空中垂落,大大的雨点砸在地上,还有跳起的水珠,溅到身上凉凉的,雨下得太急了,不一会儿马路上就开始流淌着溪水;路边的树枝都被打得颤颤发抖,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真希望这该死的雨能够快点停下来。看见别人都打着雨伞在雨中自在的漫步,甚至刻意打一下水花,心里羡慕极了,也后悔极了。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走入雨中,我只能蒙起头,步入雨帘,任这无情的雨点狠狠的打在身上。
我低着头,匆匆的走着,豆大的雨滴劈头落下,让我感到了阵阵寒冷,不禁裹紧了单薄的校服。忽然,那无情的雨停了,我不禁抬头一看,心里吃了一惊:他为我撑起了伞,为我擎起一片晴空。我的眼睛湿润了。前几天,我们因为一件小事闹了矛盾,我决心再也不理他。而现在,他却能为我无私的撑开伞,他的半边身子淋着雨!温暖之余,我有些惭愧。愣了好久,我才想起要向他致谢:“谢谢你”。他阳光的脸上浮现出了亲和的微笑,豁达地说:“你不要再记恨那天的事了,好吗?”我和他打着同一把伞,在雨里走着……
我以前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但那天,我终于发现我错了,我的朋友,他绝不是那样的人,他的心胸很宽广,他很大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作为朋友,应该学会互相包容,相互理解,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你死我活,要有宽广的胸襟,做到心胸宽广。
他给予我的帮助和宽容,就像在我内心最愁闷最寒冷的时候,为我点燃了一盏灯,照亮我的内心世界,带给我无尽的温暖。我要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豁达宽容。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给他人送去关爱和温暖!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充满了象征和隐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灯”的本意是照明工具,这里用比喻义,指方向指引、心灵的慰藉、克服困难的力量来源,或是保持正直和善良的内在动力。可以是人,如亲友师长、历史名人、革命先烈、平凡人物、文学作品中人物等;可以是物(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如某个地方、书籍、歌曲、理想、信念等;还可以是事,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细节。“盏”是一般指一盏,从数量上进行限制。“心中”是指对心灵、心理、思想、情感有积极影响、深远影响的。“我”是指“灯”的影响对象是“我”,而不是他人;用第一人称写作;写“我”的成长过程中,“灯”对“我”产生的影响或者对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宜写成长反思类的记叙文或散文。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中选择恰当的素材,讲述一个或多个事件如何点亮了你心中的那盏灯,给予你力量和启示。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描述灯的表面象征,还要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如,这盏灯可能是你遭遇困境时仍然坚持下去的决心,是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可能是你面对黑暗时永不熄灭的正义之光。开头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感强烈的描写来引入主题,激发读者的兴趣。主体部分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经历来展开描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你心中那盏灯的温暖和光芒。结尾总结全文,强调这盏灯对你人生的影响,并以一句富有哲理或情感共鸣的话作为点睛之笔升华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史铁生《我与地坛》
上面的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回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
【范文】
江天已冰,古木将新
寒冬的旷野上,寒风席卷,只留下了松竹与古木。松竹凭它们的绿意无声反抗着寒,而古木思索着如何高唱复起之歌。这个冬天,有的为自己烙上抗争之印,有的为自己沉淀新生之实。那反抗的会凯旋,而那沉淀的会新生。江天已冰,松竹仍在,古木将新。
这样的寒,是万千生命的必然。战国时期的大地上是相互混杂的流淌的血,南宋时期的庙堂中是不知由来的是是非非,在清政府灭亡的回响中是军队相争乃至不思攘外的悲壮情景。多少人所好奇的欧洲中世纪,是污物遍地、邪说充斥、美好无存之时。而这样的寒冷中,有人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入泥沙,也有人情愿做那一头撕裂虚假价值的狮子。
松柏与竹就这样矗立着、坚定着、信仰着。“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血染的大地上,却印下了少年心中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刻印。于是,少年做到了古之未有之事。在是是非非之中,岳家军仍忘身于外,他们如是征战,为众人所赞叹。在人们麻木不仁、甘于沉沦之时,信仰共产主义的少年们将自己的生命押进枪膛,并坚信着超越一切。在充斥的邪说中,伽利略仍构想出了“两个世界的对话”,在主教们的嘲笑声中,在教徒们的问责声中,倾听铁球坠地的巨响,他如是找到了答案。当寒冷就这样来了,唯有傲雪者常青;当陨星由白垩纪的天空降下,唯有自由飞翔的鸟儿能逃脱出既定的灭亡。
我等必将复起,古木已发新枝。“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我可看见万里长城的无尽,我可看见“精忠报国”的闪耀,我可看见弃医从文的他抗争着世间的暴戾,可看见人类的笑容在画中出现,新世纪的“超人”大喊“上帝已死”。是故事,是篇章,是阿喀琉斯的奔跑,是马拉松向着故土的欢笑,是终了前的信使送来答案,是跨越死亡的镇魂曲,是称颂奇迹的赞美诗。
江天已冰,松竹仍在,古木将新。后来,他们待到春来之时,那是凯旋,是复起。我不是飞不起来的伊卡洛斯,也不是无限茫然的赫拉克勒斯,更不是为女巫蛊惑的麦克白或充满恨意的哈姆雷特,所以我起身,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首先,认真审读材料,“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表明太阳无时无刻不在转换其状态,无论是落下还是升起,都是时间流逝的一部分。这反映了时间的不间断性和连续性,每个瞬间都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熄灭着走下山去”与“燃烧着爬上山巅”形成对比,一方面是结束和衰败的象征,另一方面是新生和希望的象征。这种对比强调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每个结束都预示着新的开始。尽管太阳在某一时刻看似“熄灭”,但它在另一面“布散烈烈朝晖”,这启示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应保持乐观,因为困难之后往往隐藏着新的机遇和希望。“苍凉残照”与“烈烈朝晖”揭示了人生的双重面貌,既有挑战和困苦,也有成就和喜悦。这提示我们接受生活的复杂性,并在其中寻找平衡。总之,史铁生的这句话意在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不同阶段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每一刻,并相信每个结束都可能是新开始的预兆。
第二,思路点拨。在针对史铁生的这句话进行作文的选材构思时,我们首先确定作文的主题。例如,选择“坚持与希望”作为主题,强调在困难时刻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然后挖掘个人生活中的故事。比如,可以回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和困境,以及如何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希望,最终克服困难。也可以选取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现代公众人物的事迹,如科学家在多次失败后终于取得突破的故事,或者著名运动员在受伤后复出并赢得比赛的故事。注意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其他素材,都要尽量表达真实的情感。

打印资料的外卖平台。

五分钱一页的云打印,直接快递到家。需要扫码即可

最新各地中考一模二模作文题及范文,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打卡100天——第四十二天,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第1张

最新各地中考一模二模作文题及范文,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打卡100天——第四十二天,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第2张

需要的扫码领取,免费的最新各地中考一模二模作文题及范文,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打卡100天——第四十二天,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第3张

最新各地中考一模二模作文题及范文,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打卡100天——第四十二天,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第4张

最新各地中考一模二模作文题及范文,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打卡100天——第四十二天,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第5张

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 概括人物形象

知识梳理

u【考试题型】

1 请简要概括文中××(人物)的形象。

2 ××(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人物)有哪些性格特征

5、文章第×——××段,请结合细节分析××(人物)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方法】

1、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给读者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6、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深化作品主题。

u【答题模板】

“xx”句子(段落)运用了……(描写手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性格/经历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主题。

u【思考方法】

理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史,理清情节是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

抓细节:关注人物的行为选择、细小动作、特色语言、传神表情、细微心理。

察环境: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命运。

看评价:关注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文中他人的评价或衬托。

u【答题步骤】

1、分析正面描写

(1)将文章中涉及人物的所有语句勾画出来,逐个分析(一一击破),简洁概括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生活背景、遭遇的语句--寻求人物身份、职业、处境;

(3)重点分析人物的事件--用恰当词概括人物形象(4)直接摘抄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2、分析侧面描写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环境颜色、阴暗等烘托人物心情;

(2)次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其行为、态度、评论能侧面体现主人公的形象;

(3)要注意文中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

【常用手法】:对比、欲扬先抑、正侧描写结合、细节描写、叙述等等。

u【答题示例】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动作描写,连用”“”“等多个动词,描绘了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情形,刻画了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的形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针对训练

一、(2023·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老玉米

曹洪蔚

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

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

回来看您啊。

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

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

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80岁了,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

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

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

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只要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

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主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

(《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有删改)

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

2)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1)杂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要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请谈谈你的看法。

4.你认为家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二、(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香橼

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

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

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着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了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熬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

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橼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回来。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

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八九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

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怼。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

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

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

(选自《读者》20231月有删改)

注:yuán

1.【理线索】请你用动词串起外婆与香橼的故事。

 

2.【明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外婆的人物形象。

3.【作评价】在小组阅读探究过程中,有同学提议将文章标题改成《外婆的信》,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再创作】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以香橼树为意象,创作一首三行诗。

三、(2023·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财[注](节选)

王愿坚

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我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盆里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

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他笑着说,一双眼睛清亮,炯炯有神。

 ——,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他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过好大力。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6天只给6个铜子。6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

“‘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4’——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看着那一翘一翘的秤杆,眼眶子又酸又涩,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

 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

 政委头都没抬,厉声说:先把眼泪擦干!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说,发不下去就不发!前边还不知道有什么风风雨雨等着我们呢!咱们跟吃苦受罪没交情,可是它来了,咱也不躲躲闪闪。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肚子里的东西少了,脑子里的东西——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可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政委哈哈大笑。这回轮着他揩眼泪啦!……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

老李这会说:2两粮时,有人已经光吃野菜了……”老胡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有实物为证。这次特地托老李找了几种带来。

这时,我才知道盆里栽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说着,老胡抱出一大把菜叶子,这点栽不了的残余,咱们消灭它。承晔,来,拿去让妈妈洗洗!

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

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

(有删改)

[注]《理财》讲述了胡行长等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节省开支、求存图强的故事,节选的这一部分与账本有关。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的革命往事发生在1934-1937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时期。

B.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

C.第二次写盆栽,列数野菜名,有助于读者捕捉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D.结尾部分”“心头热乎乎的,是因为感受到革命精神在延续。

2.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3.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

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

4.小说中账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本文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都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尝试从情节安排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

四、(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徐鲁

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这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就得到谢老几年前就去世的消息,我难过了好些日子。

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盖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划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都称他为老谢

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

我当时在阳新县文化馆工作,也全力参与了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

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的人,谁也不知他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

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夜里走路,一根绳子上拴着两人,活像耍猴儿

有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

老谢却坚持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

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20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

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又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

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他说,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县委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我想,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

(节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为了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电视台计划拍一部关于老谢的纪录片。

1.编剧为了塑造老谢的形象,采选出下列拍摄镜头。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充两个镜头。

镜头一:年逾花甲,承担收集任务

镜头二:收集故事,到处打游击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五:书籍出版,老谢喜笑颜开

2.主演为了演好角色,正在揣摩剧本。请抓住下句中的关键词,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老谢形象。

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

3.在片尾,导演做了如下设计:

1)导演围绕段划线句,设计了片尾镜头,请说说你的理解。

2)在片尾画面中,导演准备用两句话来评价老谢光辉的一生,请补充完整。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胸怀赤诚保家卫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纪录片播出后,作为观众,请你结合影片内容,谈谈新时代青年如何成为最可爱的人

五、(2022年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将来之花园(节选)

汗浸

(1)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列宁帽,像干

,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

(2)先生把甘蔗立在黑板旁,拍拍手上的土:“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这是我

家地里的甘蔗,刚砍下来,新鲜。今天扛来一捆,下课后,班长负责分给大家。为啥呢?解放了,刘邓大军

在咱们鲁山县成立豫西军分区了,老百姓日子会像甘蔗,节节高,节节甜。没有了压迫剥削,也没有了兵荒

马乱。你们要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了,长才干,有出息。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

加代表大会,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

(3)学生们轰的一声都笑了。有调皮女生指了指窗外树上拴着的那一头老牛。它正在反刍先生早晨所喂的一把红薯干,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馆外救来的。他心疼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

(4)“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情,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先生摸摸那一把花白山羊胡子,嘴巴咧开笑了,像喜悦的山羊。

(5)“下午放学,咱们排练秧歌舞,我刚学会,领你们跳,准备去县城汇演。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讲北

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先读一遍:"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美不美啊?”

(6)“!”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都连绵拥抱在一起。

(7)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

1.说说第(3)段和第(4)段画线句中的内涵。

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6)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结合内容,说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作品最后才交代先生的姓名和声望,好在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