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考题型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在特定情境下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更加注重教育与考试的紧密衔接,推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为选拔人才服务,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更加贴近时代主题,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旨在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变革不仅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的未来趋势,同时也呈现以下特点:无情境不命题,真实情境下知识的应用;回归学科本质,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命题题型灵活,更具开放新颖和发展性;试题设计多变,表现出反猜题的倾向;体现选拔功能,区分度明显,赋分更加合理。
一、初三后期复习备考的建议
1.深入理解教材。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应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教材中存在着许多考点,应明确这些考点,特别注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同时,延伸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题往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备考过程中,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研究的心态处理好做题的质量和数量。先提高做题的质量,不要一味追求数量。独立自主完成每道题,带着研究心态做题,而不是完成任务。
2.回归到学科本质,狠抓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题目越灵活,越是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要重视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原理和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回归学科本质,万变不离其宗,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不变,来应对中考的变化。通过适度的练习和总结引导学生在一定量的训练后,找出规律和技巧,提高备考效率和准确性。
3.落实精进训练,摒弃盲目机械刷题。进入复习阶段后,不少学生一遍一遍的做题后并没有提高,可能是做了很多题,没有形成更深的理解,也没有提高水平。要注重个性化和精准练习,专注于某一个问题,过程中不断反馈并纠正,训练后进行总结与反思。一是找到学习区,发现问题(盲点、易混点、易错点);二是针对问题,每个知识点选取20-30个题目,进行集中训练;三是训练后立刻做对比分析,对错误的题目进行分类并统计;四是对这些错题进行精细化加工,总结出出题共性、规律、可变条件等。培养学生自己给自己当教练,自己可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
4.学会思考,提升核心竞争力。老师思考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否则会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力的形成要靠学生自己,不能指望靠老师讲。书本要靠自己研读,思路要靠自己领悟,规律要靠自己总结,方法要靠自己摸索。反思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听课、写作业,提升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反思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和刻苦精进的能力。
5.复习课上,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思考;不居高临下地加以评判和否定;不急于纠正学生的某些知识性、思路性错误,只点不拨;让学生在查阅、思考、探究中面临疑难和困惑;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去修正自己,在自我修正中提高。老师要注意:忌嘴快,急于纠正学生问题,容不得学生思考;忌心急,赶进度,容不得学生犯错;忌耳根硬,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经验和习惯教学。老师对概念和规律要“先议后讲,不议不讲”;对典型的习题“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对课后的练习要“先批后讲、不批不讲”。
6.现在起养成好的答题习惯。拿到试题要通读一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中考在发卷后五分钟之内不能答题,应先检查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接着将试卷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若通读全卷后尚未到答题时间,则应认真完成大题的审题,最好将试题多读几遍。
开始答题后,要全神贯注。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东想西想,对于大题不要害怕,从容应对,合理分配时间和答题顺序,要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考生为了尽快做完试卷,常常分秒必争,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做下一题。其实,回答一个问题的思考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问题,必须让头脑冷静下来,以新的思考模式去回答下一题,可以暂停5-10秒钟,暗示自己“又顺利解决一题”,同时认真地读下一道题,使头脑改变思路,表面上是浪费时间,实则在节省时间。
放弃绝对答不出的问题。绝对答不出的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才是中考获胜的战术。假如,一道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做题约 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放弃。如果思考到分配的时间全部用完才放弃,则整个时间都浪费了。考试时,放弃问题后所剩的三分之二时间,可用来做其他的题目,以把放弃的分数弥补回来。如果完全没有信心时,就猜题。对于选择题至少有25%的机率得分,将试卷空着是很可惜的。
想不出答案时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拐个弯解决问题。有时只须改变角度,就能简单解决束手无策的问题。无法答出问题时,还可预先列举与问题有关的一切条件,再配合需要来确认问题,将这些条件以各种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方法。考试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来某个题目记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时切记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也可以想想该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部分又有哪些相关内容等,或许回忆会使你茅塞顿开。
举棋不定时,坚持第一印象。想好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时要写出来,不要只在脑中做比较。考试时有些东西会难以确认,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把答案都写下来比较,写成文字之后,再以是否顺眼熟悉作为基准来判断,把握会比较大。考试中常会遇到一题有几个备选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个是正确的情况,这时应选择先想到的那个。
做不出来时先做个记号,继续答下一个题目。做不出来的题目前先做一个记号,可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要点和你已经进行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下次再重新检查时,可节省重新阅读该题内容的时间,省去了重复的思考。
先审题后落笔,先思考后回答,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有的学生答题时惟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许多有关联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只要答出该题要点,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答题时要抓住中心问题,再拟出答题提纲,这样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没有弄清题意、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以及所问的问题就急于下笔,结果答非所问;或者看到题目与以前做过的题目类似,不认真思考就给出答案,其实题目的条件、问题、考察的角度已发生变化;对于一些问答题,要先理清答题思路,再开始答题。
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采取另外的方法论证答案,同时要自信,不要无端怀疑自己,改原来的答案,事实证明常常改错。
二、优秀学生的培养策略
优秀学生的特质: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有自觉的学习意识,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有坚韧的钻研精神,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有开朗阳光的心态,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学习上表现为:各学科均衡且较为优秀,预习、自学、作业和反思习惯都很好,有钻研精神,抗压能力、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都较强。
怎么培养优秀学生?着眼点在能力的培养上。比如自学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支配学习时间的能力,以及充分发表学术观点的能力等。尤其是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首先,一定要学生自己归纳,尽力用自己的学识去解释延伸,而不是简单罗列书本上的知识,自己动手归纳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体会的过程。其次,一定要注意输出,深度学习是提高成绩、获得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而深度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注重新旧知识融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一定要经常性归纳,这是复习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刻意训练优秀学生。关键在掌握,真正的掌握是听得懂、会做题、能做对、做得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决定高低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训练的程度。有效刻意训练的五步骤:第一步,教师讲解、演绎、示范;第二步,分解练习,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难度递进的小任务让学生按顺序完成,并重复训练。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学生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有能力通过学习掌握的。第三步,完整试做;第四步,反馈纠正,看不到反馈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纠错为中心的练习,有练必批,有批必改。考试后及时反馈,当堂训练反馈效果好。第五步,刻意的专项练习并有意义重复练习。
一对一辅导。建立学生个人跟踪管理档案,全方位关注个人思想、情绪心理、性格心态、学业变化和习惯养成等。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成绩的变化,及时激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每次考试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方法。各学科老师交流情况,全面分析学生优缺点,制定出“强科更强、弱科不弱”策略,适时调整各学科学习节奏。狠抓细节,找到增分点。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强化“多拿一分、多对一题”意识,从多拿1分做起。
规范书写、规范学科语言、规范审题、规范画图、规范答题等,争取少失误、零失误。
心理磨砺和抗挫折训练。保持强大的自信和乐观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优秀的自我修复能力。
养成预习和自主学习在先的习惯,学会思辨和提出问题,学伴互助学习,发挥互帮互助的作用,共享智慧、扶弱共进、共同成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积极作为,施展才华。
明确中考目标,给学生设定基本的总分目标,并细化到每个学科,甚至给每个题型的得分定位。量身定制具体的培养方案,一人一档,并建立各类不足档案,重点记录学生在上课、作业、考练试卷等方面的差错,制定相应的纠错方案,确定跟进老师落实方案。查漏补缺,以试卷(变式命题)训练为切入,以错题为线索,以考点为核心,诊断出薄弱点,然后进行后续的专项专题训练、专题突破,达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自信的目的。
老师要敢于担当,善于学习培优理念、技能和方法,教学计划细致得当,易操作,内容详实,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备好课、上好课,不迟到早退,对学生管理教育到位。
行动是成长的通行法则,努力是进步的唯一途径。你要成功,就要从一点一滴的行动做起,坚持不懈地去奋斗,从不期待会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