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1.【甲】诗中作者抓住眼前的山、水、树、草等自然景物来表明是“①______”中所见,诗中形容水波荡漾的词是“②______”,【乙】诗中“秋风”“马蹄声”从③______角度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2.【甲】【乙】两诗读来意境开阔,意气风发,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 观 澹澹 听觉
2.甲诗中“日月”“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勾勒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抒发诗人一统中原的宏大抱负;乙诗中“犹嫌束”“不解平”两句,运用拟人(对偶),虽是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沙丘城①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②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③。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④。
思君若汶水⑤,浩荡寄南征⑥。
【注】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②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③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④空复情:徒有情意。⑤汶水:鲁地河流名。⑥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1.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甲】诗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为全诗营造了 的氛围。
【乙】诗中通过写 , 。两种景物寄托诗人在友人杜甫离开后闲居沙丘时乏味、苦闷的心情。
2.两首诗都是作者寄赠友人之作,虽写作境况不同,但都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
【甲】诗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乙】诗中集中表达感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伤感或凄凉等(意思对即可) 古树 日夕 秋声(选择其中两个即可) 2. 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三)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
山前水阔瞑云①低。
劳劳②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③近,卖饧④时。
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⑤也皱眉。
①暝云:阴云。②劳劳:遥远。③修禊(xì):在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的迷信活动。④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之类熬成的糖稀。⑤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因_____一事,由景生情,表达内心的愿望;《鹧鸪天》中,张炎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的情思。
2.王湾是___代人,张炎是宋代人,二人虽身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境遇,但他们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之情。
【答案】
1.停留在北固山下
2.唐 浓浓的思乡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断肠人”的形象在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请自选一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
1.C
2.示例1: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示例2:运用了景物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黄昏景象,写出了严峻的军事形势,展现了一片充满肃杀气氛的战地风光。
3.《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五)请完成下面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峨眉山月歇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丙】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
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
与人万里长相随。
1.下列对甲乙丙三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表明时间已到暮春初夏,杨花落尽,杜鹃声声表达了诗人心中苦闷、彷徨、伤感之情。
B.乙诗中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丙诗以“峨眉山月”为主线贯穿始终,诗人由自己写到故乡月,再由月写到人,月成为李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D.李白的许多诗歌都写到了月亮,月在他的笔下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充分体现诗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2.请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并加以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 1.D
2.巍峨耸立的峨眉山,空中悬挂着半轮秋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两句都运用拟人(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和深切的思念。“月出峨眉照沧海”句写出了家乡的月亮从峨眉而出,和人万里相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树知春不久归”采用拟人手法,极言草木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B.“惟解漫天作雪飞”指没有才情的杨花榆荚也都像雪花般纷纷地飘落。
C.“寻常见”“几度闻”指李龟年当年经常出入于岐王宅、崔九堂等地。
D.“落花”寓意丰富,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2.【甲】【乙】两诗分别侧重描写暮春的什么景色?甲诗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甲诗写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景;乙诗写江南繁花落尽的美景;表达了韩愈对春天的留恋,对时光的珍惜;
(七)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1.停留,停宿
2.同: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异:甲诗只写了思乡之情,而乙诗还有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都是以抒写戍边将士乡情为题材的诗作,范仲淹以“渔家傲”为题目,此词被誉为“穷塞主之词”。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D.《夜上受降城闻笛》把景物、声音、情感三者融为一体,抒发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渔家傲·秋思》与《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分别提到“羌管”与“芦管”,它们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
1.A
2.都是通过写凄凉幽怨的笛声,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刘禹锡 的心境。
2.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你觉得上面哪首诗体现了刘禹锡的“诗豪”之称?请结合诗做简要分析。
【答案】
1.积极进取
2.示例:《秋词》(其一)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本诗展现了作者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这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充分体现了“诗豪”的性情与风格。
示例二:《浪淘沙》中“天涯”一词描绘了空间的无限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壮志豪情。
(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甲】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甲】第三四句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C.【乙】第一句诗,一问一答间,流露出诗人滞留于他乡、不知道归期的苦涩与无奈之情。
D.【乙】第二句诗,写眼前之景,秋雨连绵,涨满秋池,心中的思念也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
1.B
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包含着诗人的苦涩、无奈之情。
B.“何当”“却话”极具口语化,分别解释为“何尝”“反而说”。
C.“僵卧”写作者闲居的老病状态,“孤村”也暗示诗人的孤独。
D.“不自哀”是因为诗人还一直想着为国家戍守边关的强烈信念。
2.【甲】【乙】两诗最后两句都运用什么手法,分别描绘什么情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采用想象,甲诗想象了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乙诗在梦境中出现了铁骑踏冰,战场杀敌的情景。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1.【甲】诗中作者抓住眼前的山、水、树、草等自然景物来表明是“①______”中所见,诗中形容水波荡漾的词是“②______”,【乙】诗中“秋风”“马蹄声”从③______角度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2.【甲】【乙】两诗读来意境开阔,意气风发,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 观 澹澹 听觉
2.甲诗中“日月”“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勾勒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抒发诗人一统中原的宏大抱负;乙诗中“犹嫌束”“不解平”两句,运用拟人(对偶),虽是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