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四季读书网 23 0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  

(七年级上)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1.【甲】诗中作者抓住眼前的山、水、树、草等自然景物来表明是“①______”中所见,诗中形容水波荡漾的词是“②______”,【乙】诗中秋风”“马蹄声③______角度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2.【甲】【乙】两诗读来意境开阔,意气风发,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          澹澹     听觉   

2.甲诗中日月”“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勾勒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抒发诗人一统中原的宏大抱负;乙诗中犹嫌束”“不解平两句,运用拟人(对偶),虽是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1张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空复情:徒有情意。汶水:鲁地河流名。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1.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甲】诗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为全诗营造了                    的氛围。

【乙】诗中通过写              。两种景物寄托诗人在友人杜甫离开后闲居沙丘时乏味、苦闷的心情。

2.两首诗都是作者寄赠友人之作,虽写作境况不同,但都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 

【甲】诗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乙】诗中集中表达感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伤感或凄凉等(意思对即可)   古树   日夕  秋声(选择其中两个即可)     2. 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2张

(三)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 

     山前水阔瞑云低。 

     劳劳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 

     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也皱眉。 

暝云:阴云。劳劳:遥远。修禊():在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的迷信活动。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之类熬成的糖稀。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因_____一事,由景生情,表达内心的愿望;《鹧鸪天》中,张炎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的情思。

2.王湾是___代人,张炎是宋代人,二人虽身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境遇,但他们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之情。 

【答案】 

1.停留在北固山下                

 2     浓浓的思乡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3张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围绕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断肠人的形象在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请自选一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

1C   

2.示例1: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示例2:运用了景物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黄昏景象,写出了严峻的军事形势,展现了一片充满肃杀气氛的战地风光。

3.《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4张

(五)请完成下面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峨眉山月歇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丙】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 

        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 

        与人万里长相随。 

1.下列对甲乙丙三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表明时间已到暮春初夏,杨花落尽,杜鹃声声表达了诗人心中苦闷、彷徨、伤感之情。

B.乙诗中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丙诗以峨眉山月为主线贯穿始终,诗人由自己写到故乡月,再由月写到人,月成为李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D.李白的许多诗歌都写到了月亮,月在他的笔下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充分体现诗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2.请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并加以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 1D   

2.巍峨耸立的峨眉山,空中悬挂着半轮秋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两句都运用拟人(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和深切的思念。月出峨眉照沧海句写出了家乡的月亮从峨眉而出,和人万里相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5张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树知春不久归采用拟人手法,极言草木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B惟解漫天作雪飞指没有才情的杨花榆荚也都像雪花般纷纷地飘落。

C寻常见”“几度闻指李龟年当年经常出入于岐王宅、崔九堂等地。

D落花寓意丰富,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2.【甲】【乙】两诗分别侧重描写暮春的什么景色?甲诗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甲诗写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景;乙诗写江南繁花落尽的美景;表达了韩愈对春天的留恋,对时光的珍惜;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6张

(七)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题目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1.停留,停宿   

2.同: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异:甲诗只写了思乡之情,而乙诗还有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7张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都是以抒写戍边将士乡情为题材的诗作,范仲淹以渔家傲为题目,此词被誉为穷塞主之词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D.《夜上受降城闻笛》把景物、声音、情感三者融为一体,抒发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渔家傲·秋思》与《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分别提到羌管芦管,它们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

1A   

2.都是通过写凄凉幽怨的笛声,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8张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刘禹锡 的心境。

2.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你觉得上面哪首诗体现了刘禹锡的诗豪之称?请结合诗做简要分析。 

【答案】

1.积极进取   

2.示例:《秋词》(其一)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本诗展现了作者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这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充分体现了诗豪的性情与风格。

示例二:《浪淘沙》中“天涯”一词描绘了空间的无限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壮志豪情。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9张

(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首句用杨花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甲】第三四句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C.【乙】第一句诗,一问一答间,流露出诗人滞留于他乡、不知道归期的苦涩与无奈之情。

D.【乙】第二句诗,写眼前之景,秋雨连绵,涨满秋池,心中的思念也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

1B  

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10张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包含着诗人的苦涩、无奈之情。

B何当”“却话极具口语化,分别解释为何尝”“反而说

C僵卧写作者闲居的老病状态,孤村也暗示诗人的孤独。

D不自哀是因为诗人还一直想着为国家戍守边关的强烈信念。

2.【甲】【乙】两诗最后两句都运用什么手法,分别描绘什么情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采用想象,甲诗想象了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乙诗在梦境中出现了铁骑踏冰,战场杀敌的情景。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11张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1.【甲】诗中作者抓住眼前的山、水、树、草等自然景物来表明是“①______”中所见,诗中形容水波荡漾的词是“②______”,【乙】诗中秋风”“马蹄声③______角度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2.【甲】【乙】两诗读来意境开阔,意气风发,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          澹澹     听觉   

2.甲诗中日月”“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勾勒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抒发诗人一统中原的宏大抱负;乙诗中犹嫌束”“不解平两句,运用拟人(对偶),虽是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中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七年级上) 第12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