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四季读书网 7 0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张

15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酸的化学性质﹣﹣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酸的化学性质

1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          。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60gHCl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2张

实验次数物质质量

1

2

3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4

酸的化学性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

酸的化学性质﹣﹣酸碱中和反应。

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Na2SO4NaOH

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                        

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2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酸的化学性质﹣﹣酸与盐的反应

利用图3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                          

【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

16、无论在化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下面对常见的酸——硫酸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3张

(1)浓硫酸的特性

向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总质量为m1;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为m2,那么m1          (“>”“=”“<”) m2

如图1所示,将水滴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和木板用熔化的石蜡粘在一起),观察到液滴四溅。据图1分析,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C.浓硫酸充分溶于水后,可以将锥形瓶从木板上轻轻提离

(2)与金属反应

向装有镁、铁、铜的ABC三支试管中(如图2),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请写出反应最剧烈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非金属反应

将冷的浓硫酸加入装有碳粉的圆底烧瓶中,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混合物,有大量气泡产生,现对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时,除了生成水之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碳的一种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二氧化硫还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4张

温馨提示:丁装置的ABC中均装有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为了完成对导出气体的验证.请将上述装置进行正确的连接:               

        (填序号)

请完成如表中的相关内容: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5张

【获得结论】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关系。酸不仅仅能与某些金属反应,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17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NaOH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CO2溶于NaOH溶液中

CO2NaOH反应

活动二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6张

2)同学们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请你写出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CO2NaOH发生了反应。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三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7张

【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32、无Ca2+

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指示剂除外)


OH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2)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8张

18. 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9张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0张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19、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O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取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

溶液的pH

 pH约为12

[得出结论]

1)由实验12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               

2)实验2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水

3)根据实验3     (填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                                                           

[反思交流]

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    (填化学式),原因是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1张

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2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BC段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碘化钾(KI)是一种白色固体,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放置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出现泛黄现象),为了探究碘化钾变质的原因,某化学小组开展以下实验:

【提出猜想】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猜想:

猜想4KI+O2+2CO2═2K2CO3+2I2

猜想4KI+O2+2H2O═4KOH+2I2

【查阅资料】KOH能与CO2反应生成K2CO3K2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类似

【实验过程】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据此现象,   (填不能)得出猜想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

实验2:按如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图1中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不成立,图2中碘化钾固体也无泛黄现象,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不成立。

实验3:查阅文献可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的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水、          共同作用的结果。

【继续探究】影响碘化钾变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2张

21、某无色溶液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白色固体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取一定量白色固体乙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溶液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溶液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中折线ABC所示;

.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中CD所示;

.再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中DE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甲的pH     (填小于等于大于7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               ,固体乙中一定含有         

3D点时,烧杯中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溶液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理由是              。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3张

22、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供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铁架台等已略去)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4张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将如下图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5张

(3)D装置的作用是      ;E装置中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接  b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6)实验结束后,C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请设计实验,检验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6张

15

【答案】

金属单质;  36%

【提出猜想】Na2SO4H2SO4

【实验探究】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方案评价】

溶液中含有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Na2SO4也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学科渗透】

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H2SO4+Ba(OH)2BaSO4↓+2H2O2分)。

5)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1分)。

【解析】图1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金属单质,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和第2次每加入20g稀盐酸,黄铜要减少1.3,而第3次再加入20g稀盐酸时,固体只减少了1g,这说明黄铜中的锌已完全反应,即黄铜中铜质量是6.4g,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10g-6.4g)/10g×100%36%

故填:金属单质;36%

【提出猜想】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中可能是Na2SO4NaOH

猜想三:硫酸过量时溶质中可能是Na2SO4H2SO4

故填:Na2SO4H2SO4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

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溶液中含有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故填:溶液中含有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Na2SO4也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Na2SO4也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学科渗透】

如图2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减少直至减小到0,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增多,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Ba(OH)2BaSO4↓+2H2O

故填: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H2SO4+Ba(OH)2BaSO4↓+2H2O

5)先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再加盐酸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球缩小,因此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

故填: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

16

【答案】

(1)AC

(2)C Mg+H2SO4=MgSO4+H2

(3)【实验验证】

氧化铁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硫  证明二氧化硫被除净

【获得结论】C+2H2SO4 = CO2↑+2SO2↑+2H2O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故A正确,B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是强放热过程,故锥形瓶底部的石蜡融化,故C正确。故选AC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镁比铁活泼,故装有镁的试管反应最剧烈,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3为了验证反应中有水生成,后面的装置中都有水带出,故要先检验水的生成,需要先经过戊装置,检验有水生成,然后经过丁装置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最后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入乙装置;如不是一氧化碳,则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A中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二氧化硫气体;丁装置C中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碳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  CO2↑+2SO2↑+2H2O

17

【答案】活动一

塑料瓶变瘪;

活动二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2NaOH+CO2Na2CO3+H2O

活动三

H+

【进行实验】

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硫酸铜溶液;蓝色沉淀生成;

【反思评价】

1Na+ClCO32OH

2)盐酸。

【解析】活动一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活动二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在甲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活动三

由于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所以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

【进行实验】

因为溶液中含有CO32,要检验CO32、可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为了不干扰氢氧根离子的检验,要把CO32完全除去;所以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因为有溶液中OH,可用硫酸铜溶液检验。取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a+ClCO32OH

2)排放的污水要大致呈中性,否则会污染水源,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中和掉过量的氢氧化钠。

18.

【答案】

【实验一】(1)无色变红色,又由红;2NaOH+H2SO4═Na2SO4+2H2O

2)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实验二】CuSO4溶液;

【实验三】(1)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CO2+2NaOHNa2CO3↓+H2O

2)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生成物;

【解析】【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无色变红色,又由红;2NaOH+H2SO4═Na2SO4+2H2O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的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故答案为: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实验二】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加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因此丙是CuSO4溶液;故答案为:CuSO4溶液;

【实验三】(1)把注射器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CO2+2NaOHNa2CO3↓+H2O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此实验从生成物角度证明了CO2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生成物;

19

【答案】

1)过氧化钙、碳酸钙;

2BC

3)不能;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4CaCO3;过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氧化钙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5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够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2H2O22H2O+O2

【解析】(1)由实验1的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含有过氧化钙;由实验2的现象可知,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故填:过氧化钙、碳酸钙;

2)因为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碳酸钙饿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试剂X不能用稀硫酸,也不能用水;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故填:BC

3)室温下,取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溶液的pH,测得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但是不能证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故填:不能;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4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O2.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碳酸钙,故填:CaCO3;过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氧化钙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5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够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所以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故填: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够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但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在没有加入催化剂时,过氧化氢也会慢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BC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

20

【答案】

实验1CO2+Ca(OH)2CaCO3↓+H2O

不能;

实验2

实验3:氧气;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温度;取两份相同质量的碘化钾,分别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一瓶放置在阴凉处,另一瓶放置在阳光下,记录碘化钾泛黄变质的时间。

【解析】实验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碘化钾直接变质可以生成碳酸钾,碘化钾变质生成的氢氧化钾,吸收二氧化碳也会生成碳酸钾,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能判断碳酸钾是如何转化成的,故填:不能;

实验2:按如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图1中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说明变黄不是与水和氧气有关,猜想不成立;图2中碘化钾固体也无泛黄现象,说明不与二氧化碳有关,故猜想不成立,故填:

实验3:由实验推知,KI“泛黄变质的条件是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存在,故填:氧气;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影响碘化钾变质快慢的因素可能与温度有关,可以设计实验取两份相同质量的碘化钾,分别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一瓶放置在阴凉处,另一瓶放置在阳光下,记录碘化钾泛黄变质的时间,故填:温度;取两份相同质量的碘化钾,分别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一瓶放置在阴凉处,另一瓶放置在阳光下,记录碘化钾泛黄变质的时间。

21

【答案】

1)大于;

2Na2SO4NaOHBa(NO3)2

3HNO3NaNO3NaClNa2SO4

4)固体乙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另取少量溶液甲,加入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解析】.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中至少一种;

.取一定量白色固体乙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溶液甲并不断搅拌,加入乙溶液时有沉淀生成,说明乙中含有硝酸钡,

.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时,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能够溶于稀硝酸中,因为沉淀不溶解,说明甲中不含有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沉淀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再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其中D点时含有氯化钠;但无法判断来自无色溶液甲还是白色固体乙。

1)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pH大于7

2)由推理可知,溶液甲中一定含有Na2SO4NaOH,固体乙中一定含有Ba(NO3)2

3D点时,烧杯中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有过量的HNO3Na2SO4,生成的NaNO3,剩余的NaCl

4)由于固体乙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溶液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要证明甲中氯化钠的存在,应另取少量溶液甲,加入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除去硫酸钠,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有氯化钠。

22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7张

3)除去HCl气体。 Ca(OH)2+CO2CaCO3↓+H2O

4ef cd hg

5)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烧

6)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析】:实验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是制取二氧化碳然后与过氧化钠反应,证明过程中生成了氧气而消耗了二氧化碳,从而结合这个流程分析过程。

1A装置中是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是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于长颈漏斗需要插入到液面以下,而导气管露出少许即可,所以图F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为: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8张

3)由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HCl,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HCl气体。E装置中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还有,也就是证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生成了氧气,所以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需要制备二氧化碳且除去杂质后让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进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有剩余和检验是否生成了氧气,所以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ef cd hgb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说明氧气支持燃烧,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烧的性质。

6)实验结束后,取C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可能生成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也就是确定固体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能直接借助碱性进行确定,因为两者均为碱性。应该先检验碳酸钠后检验氢氧化钠,过程中注意不要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具体实验过程为: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19张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20张(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所有)

欢迎你关注《文学与化学》公众平台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21张

长按二识别维码

《文学与化学》

经典链接分享:

原创:贾身爽||过客

居安不思危,提醒你们唱《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原创:刘廷炎||神垕 白峪鈞窑遗址的前世今生

原创:邓黎明||2018年高考作文|致2035年某先生书

心静如水||又是江南烟雨时

蒋介石病逝后,大陆是怎么报道的?看后令人心酸

漆定春||吴龙女:和坪田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漆定春||是谁触动了婚姻生活的平行线

北石||岁未、许你一段暖香

贾身爽||进山城

陈奠华||我的母亲

徐银秋||中华奇女 :名声遗臭万年,诗作流芳千古 徐银秋

《文学与化学》

创文学之巅峰!造化学之摇篮!

        

《文学与化学》微信公众平台

征稿启事

《文学与化学》综合微信公众平台,创刊以来,平台获得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认可,发展迅速,读者群体不断壮大,覆盖文学圈及社会各界人士,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将对微信公众平台栏目设置进行调整,增加小说、散文、剧本、书画艺术的比重。现面向社会征稿。具体如下:

一.文体不限

例如:

1、小说。  

2、剧本。

3、散文、文学评论、游记与随笔。

4、现代诗歌。

5、古体诗词。

6、传记。

7、少儿文学。

8、杂文。

9、幽默与笑话。

10、回顾经典。

二.征稿要求:

1、投稿必须先关注《文学与化学》微信公众号,并留个人微信。

2、每次投稿1-2篇,字数不限。

不得含有色情和暴力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3、投稿作者附200字以内简介,个人照片一张,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

4、各栏目根据需要开通读者留言与打赏功能。

5、本平台属于创立阶段,平台没有稿酬。

文章自公布日起,五天内单个赞赏金超过20元的(不累积计算),拿单个赞赏费的80%回报作者。

文章自公布日起,五天内留言超过500人或点赞超过1000或阅读量超过1500人的平台给予30元奖励,五天内留言超1000人或点赞超过2000或阅读量超过3000人的给予60元奖励。

五天之后,由于平台无法统计,不计算。

红包发出24小时后不领取,视为放弃!

6、新作旧作均可,但必须是原创作品,没有在其他公众号上发表过。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7、本平台,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8、投稿采用周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投稿后请耐心等待,勿一再催问。人力有限,未采用的稿件恕不一一回复。

9、投稿即视为接受本平台规则。请详细阅读说明后再投稿。

10、请你添加微信:d13787543086,能成为好友。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幸福!

11、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以下新规则:

文章自公布日起,五天内单个赞赏金超过20元的(不累积计算),拿单个赞赏费的80%回报作者,五天内总赞赏金超过100元的,拿总赞赏费的50%回报作者,两种不重复计算,就高不就低。

文章自公布日起,五天内留言超过200条,或点赞超过500或阅读量超过1000人的平台给予30元奖励,五天内留言超500人或点赞超过1000或阅读量超过2000人的给予60元奖励。

五天之后,由于平台无法统计,不计算。

红包发出24小时后不领取,视为放弃!

三.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834136305@qq.com

          或duan67@163.com

加为好友后,也可微信投稿,微信:d13787543086。

须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投稿字样。

有问题可在公众号留言咨询,或加微信咨询。

 

投稿请先用微信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考高分突破-科学探究题-3 第21张        

长按实现关注

《文学与化学》微信公众平台

 2018年元月26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