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中考历史命题趋势探究
四季读书网
22
……要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教学回归到素养教学,防止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的情况,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关注点二】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在考出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试卷结构稳定,保持了历年三道综合大题的框架,用“如何学习历史”的理念贯穿整卷。三道大题分别以“走近人物品历史”“透过数据看历史”“深入实地探历史”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历史数据、历史场馆为观察视角或考察对象,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彰显学科特色。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分布广,均属于教材主干内容。试题呈现方式多样,选用了图像、数据、大事年表等多种材料,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指向明确。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贴合历史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卷以“某校历史研习社”的一系列研习活动贯穿始终,创设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品评、数据分析、实地调查等历史学习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具体问题时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水平。通过历史人物的分类,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人物、感悟家国情怀的能力;通过数据材料的分析,考查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大事年表的梳理,以具体任务引领学生探究问题,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试卷注重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和人文情怀的交融,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展现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璀璨辉煌与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加强学生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感。通过数据分析中的时代变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具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情怀。通过审视商务印书馆的百年沉浮,引导学生感受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变革的艰辛历程,增强历史使命感,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试题立意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历史时,要求学生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下;注重史料实证、史论结合的学科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理解和解释历史;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开拓国际视野,培养远大理想和社会担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试题立意,在试卷中处处可见。 试题特别注重使用蕴含直观、原始、鲜活、丰富历史信息的原始史料,如甲骨文、统计数据、古代计数符号、阳燧取火示意图、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图等,提高学生研读史料的方法和证据意识,培养求真、求智、求善的学史能力和品质。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高频出现“(比较)相似”、“概括”(特点、影响)、说明(价值、影响)等指向词,拉动学生思维从“记忆”向“理解”层级跨越,激发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历史,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14题,呈现我国近年在“治理沙化土地”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学生体会党和政府“保护耕地、寸土必珍”的决心和智慧;第23题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联系点切入,引导学生归纳经济成就、感知人民生活变化,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试题注重创设新情境,广泛取材,努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所选素材与学生所学内容、具备的关键能力关联性强,问题的设置、任务与新情境高度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设计紧密围绕试题立意展开,问题结构呈现层次性、递进性、关联性,问题指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选择题第2题、第15题、第16题、第21题,分别用古文字字形图、古数字字形图、中世纪城市的分布示意图、古代取火技术示意图和金字塔大门承重示意图,创设了真实、鲜活的情境,辅以恰当的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的好奇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的弘扬,对河南乡土历史资源的挖掘与考查,已成为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的重点和特色。 2023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第1至8题、第21题,均立足于中国古代史和河南地方史。分别从自然条件对文明的影响、甲骨文的形与义、铁器的推广、汉代儒学的发展、唐三彩的艺术风格、海外贸易对宋代城市的影响、封建行政区划的意图、古典小说的功能等,从文明的产生、生产工具、思想学说、艺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学等角度,全方位呈现出中华文明百花齐放、兴旺发达的繁盛状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续着力于"双减"政策的落实,贯彻基础性和普及性的原则,难易适中,阅读量恰当,题型、题量上与2022年保持一致,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知识覆盖面广,分值分布均衡合理。试题利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呈现古文字(数字)、诗词、古建筑、经典名著、典籍史书等多样化史料,蕴含大量鲜活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多角度分层设置问题,充分挖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四)小结:还有一些地区试题施行单独命题(如广、深);有些地区试题题型有所调整(如陕西),以改变没过去单调的考试题型。2、注重新情境构设(特别是上海走在了前列,题型很有特色)7、考证定位准确: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