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记(二)——高中同学聚会有感:阶层固化及如何打破

四季读书网 3 0
今年春节回家,重要原因是要参加高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之前,有位同事对我参加同学聚会嗤之以鼻,认为我离开家乡,以后不在那个圈子混,没啥必要参加。

但我想想,很多同学老师,毕业20年没见面了,确实有些想念,这次有人主动发起,参加一下又何妨?之后的人生又有多少个20年呢?参加后我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01

人生未过半已有人缺席

记忆中班里总人数有70多人,这次参加者有40多人,一半人参加。

缺席的人中,有些大家知道目前他们的工作、所在城市,缺席的原因,而有些已经失联,失联群体通常有以下特点:

1.高中是从外地借读或者中间插班。不是本地人,毕业后鲜少回来与同学朋友交流,自然而然联系减少;有些到了高二才插班过来的,由于学业压力大相处时间短,了解少印象不深刻。

2.高中时在班级存在感较弱。各方面都很普通,比如长相样貌、学习成绩、家庭条件、性格调皮程度、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中规中矩,不好不坏,没有记忆锚点,上学的时候存在感就很弱,更不用说20年后了,翻出老照片,有些人名字都叫不出来了。

而那些某一方面条件很好或者很差的,大家记忆深刻,20年后被人津津乐道他们的发展变化。

3.现在混得特别好或者特别差的。这个是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推测得出的,未被证实,大家听听就好。来参加聚会的,除了个别当年富二代现在仍是富二代的,大部分人都差不多,不管是在北上广还是我们这十八线小城,方差并不大。

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并不是大家都混得差不多,而是来参加聚会的都差不多,混得极好或者极差的压根不会来。

混得非常好的,特别是在外地体制内发展的,从现实利益考量,本地关系人脉对他个人发展没有什么益处,也不想被别人知道自己超常速发展的秘密,主观上不想与同学太接近。

而混得特别差的,不好意思参加聚会,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目前的窘境。当年差不多的同学,现在别人的成功只会对比凸显出自己的无能,这种心情大家很容易理解。

4.已经离开人世的。有位同学,因为身患乳腺癌,已经于去年辞世。这个事情给大家敲响警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02

社会阶层呈现固化难打破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不过这我仅从目前参加聚会的40余人现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对。社会阶层在上层和底层固化明显,学习成绩好坏与现状发展关系不大。

当年读书时的政商二代们,20年后,通常会凭借父母积累的资源和人脉,谋取体制内稳定工作或者继承家业,婚约方面强强联合,事业上互相合作,发展更上一层楼。

不过,有钱人家对儿子闺女的安排重点不同。一般是儿子接班担任总经理,女婿任职副总,凭借在当地熟络的政商关系,开银行、搞房地产开发或者焦煤化工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女儿一般定居在省会或者北京、上海,专职辅导培养孩子。

大家这下就知道,为什么北上广有那么多富贵闲人、全职妈妈吧图片!买着学区房、家里雇着阿姨,没有其他后顾之忧,唯一任务就是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家庭条件不错的男同学,上娶的概率比较大。我认识有2位男同学,一位学习极好另一位极差,但自身样貌都不错,父亲在县城实权部门担任正职,都迎娶了当地大企业老板女儿,摇身一变成为公司副总。男人在婚恋择偶时,更理性务实,一般都是政商联姻居多。

当年读书时,家庭较差且学习中等的同学,普遍在体制外发展,大部分就职于私企。对于他们,读书改变命运作用不明显,普遍混的不如学习差但家庭有助力的同学,这部分人也是最迷信关系,认为读书无用的群体。

图片


03

社会中层还有一定发展空间

这里的社会中层主要指,有一个或者几个突出因素,比如家庭条件特别好、学习特别好、长相很出众、能力特别强等,依靠此可以实现一定个人发展的群体,或者整体比较均衡无短板,综合能力还不错。如果想实现阶层提升,那需要多重因素叠加及好运加持。

当年上学时,家庭一般、学习特别的同学,出国或者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比较多现在在大城市过着普通中产的生活。这部分人大多通过考试来到一线城市,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留下来,可以说他们是享受到学习红利的群体,但这也只是部分改善了生活条件,远远达不到跨越阶层。

现在在省会城市居住生活的同学比较多。这里面又分几类:一是家庭条件好但学习不行的,依托家里资源或者人脉,在省会做生意;二是家庭中等,当年学习中等的同学们,顺利毕业凭自己考取省市县区公务员或者银行等稳定体面单位,这是普通人努力垫脚尖能够到的;三是家庭一般,学习也很一般的,返乡就业机会少家庭无助力,还不如在省会苟着,目前大多在体制外服务业,从业门槛相对较低。

当年上学时,家庭中等、学习中等的同学,现在在地级市或者县城工作的,比较舒服。他们几乎都在体制内,稳定安逸,人事关系熟悉,工作调动方便,职位升迁迅速,有些同学在县委办、组织部等好部门就职,还有部分已经是单位副职。

其他在其他城市发展的,比如西安、重庆、浙江等,大多经商做生意自主创业,从事的行业有电子商务、室内装修、法律咨询等,为了寻求更好的营商环境,主动去他乡发展。

家庭条件中等的,个人能力在个人发展中凸显出更重要的作用。

学习好的可走雄竞路线,凭借自己学习考试能力,寻求一份体制内工作不是难事,但生活舒适度以及个人后续发展随城市类型、居住生活难度指数,有较大差异性。目前来看,选择地级县级体制内发展的,职业发展前期走仕途比较顺遂,生活无压。

也有个别女生,学习成绩普通甚至较差的,走雌竞路线,通过婚嫁在北上一线城市扎根。这样的女生,一般相貌姣好、性格开朗,穿衣打扮,审美衣品上乘,而她们的配偶要么是学习非常优秀的小镇做题家,要么是家庭条件非常不错的北漂一代,要么是普通家庭的北京土著。

04

总结

处于社会上层的人士,由于从小家境优越,生活无忧,下限保障较高。只要稳住不犯大错,阶层跌落风险较小。

社会底层的人们,由于个人能力差、家庭条件差等原因,获取信息渠道有限、从事繁重枯燥薪酬较低的工作,大概率会重复上辈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想要有逆袭改变,需要主动综合改变生活变量,比如所在城市、所处行业及生态位、职业等,选择新兴行业及早进入或者销售类收入上不封顶的工作,更符合他们的现实需求。

有些人为了打拼事业,会主动推迟婚恋时间,用时间换取更多个人发展空间,所以现在有很多老夫少妻、大龄女婚恋难等现象发生。

处于社会中层的朋友,只要拥有一项特别突出的优势或者技能,其他方面无明显短板,在个人发展中就能换取某方面的好处(比如婚恋上嫁、扎根一线大城市、职场提升),实现经济条件、个人生活等方面改善。但是要实现全方位升级或阶层逆袭难度很大,越是向上攀爬,难度系数越大。

年轻的读者朋友,你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阶层,有大概判断吗?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条件和学习能力、其他能力进行评估?未来发展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是选择省会、地级、县级城市?职业选择倾向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在社会竞争中,更擅长走雄竞路线还是雌竞路线?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秒杀90%的同龄人。

温馨提示本文说所称的上层中层底层,是站在县城普通人的视角,所指的在县域范围内的社会阶层划分,与市面上其他文章中所指的10大社会阶层划分不同,但应该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生活。

下图富裕阶段、小康阶段、温饱阶段对应文中社会上层、中层、下层,可能更准确合

图片


-END-

【作者介绍践行家,85后山西人,目前定居北京。主业法律,副业自媒体。喜欢读书写作,用图文聊聊法律知识,职场经验、自媒体干货,伴你一起成长,向阳而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